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本文导读

“一二快坐好!”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把双手平叠在胸前,示意这些叽叽喳喳的“闹山小雀”们快点坐好。“二二坐好了!”所有的小朋友有节奏地回应着老师上课前的口号,双手并排在桌上,背打得笔直,双腿并拢。也许两三分钟后,他们又开始东倒西歪,但反复的口号提示还在不断地规训着孩子。

集体教学的课程即将开始,坐好听讲只是进入状态的一个仪式。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等,从幼儿园里就开始分科,而集体上课的情景,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你我的成长中,这种方式几乎贯穿整个在校学习的生涯。

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些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各种课程改革的探索, 但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形式上基本一致,“上课”成为幼儿园教育任务完成的关键,“课”的质量也成为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主要评判标准。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颁布,掀起了幼教改革的热潮,全新的教育观念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而在课程改革的热潮中,让课程回归生活成了大家的共识。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教育启始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但人类在建构科学世界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我们的生活世界。

在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中,孩子像工厂加工的产品一样,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各种活动,在这种相对统一的塑造与规训中,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不能完全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响应,而这也让教育成为了培养人为目的、却没有人的教育。

成都市第二幼儿园锦馨园区执行园长唐朝娣老师认为:“很多人脱离了生活谈教育,使教育变成了空中楼阁。3—6岁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性、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的,更多是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动手做和用心感受,所以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只有生活化的课程,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在成都市二幼,老师们一直在探索和践行生活化课程。在凛凛寒风的冬季,当孩子们都把头缩在暖暖的围巾里,小手插在胖乎乎的棉衣口袋中时,二幼的老师们正在策划新一周要带孩子们探索的生活—— “做醪糟”。

关于“什么是醪糟?”的问题,有的孩子说是米,有的说是饭,有的说是糖。这些回答中,老师们了解到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孩子们认识糯米,老师请孩子们仔细辨识“大米”和“糯米”的不同。孩子们发现,大米有点白、有点长、瘦瘦的;而糯米超级白、有点短小、圆圆胖胖。虽然大多数孩子已经建立起了对“米”的概念,但他们只熟悉“大米”,却不了解“糯米”,正好借做“醪糟”,去建立起与“糯米”之间的联结。

制作的过程,需要一种孩子们完全陌生的材料 —— “甜酒曲”。

如果老师选择直接告诉他们甜酒曲的名称,孩子们是无法真正认识这一事物的。所以老师会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自由表达,然后再告诉他们名字,并让他们观察把甜酒曲放入糯米后,糯米发生的变化。整个制作过程,孩子们可以说是眼到、心到、手到,完全兴致勃勃地沉浸其中。不过,孩子们不宜食用酒精类食物,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趁机给孩子们上“食育”课,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不宜食用,哪些可以闻一闻、尝一尝,点到即止……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成都市二幼锦馨园的孩子在制作醪糟

在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胡华园长探索构建了一套适宜中国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本土化课程体系,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脉络,应着大自然的节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按月设计了生活化课程,比如10月开始收获,11月开始进行艺术创造,12月制作各种美食,迎接新年的到来。

12月的美食月,从食物到课程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呢?小班的孩子们就《妈妈的味道》,从回忆和妈妈之间的趣事,到和老师、妈妈们制作各种鸡蛋类食物,并尝试玩蛋宝宝游戏,品味着“甜”的美妙。

而中班的孩子对《餐桌上的食物》进行了探索,回到各家的餐桌,观察、记录、分享每个家庭的故事,了解“米”、“面”等南北饮食的差异,求知“食物金字塔”的奥秘,让孩子在生活中习得康的饮食观,并为幼儿园的所有小朋友制定菜谱。

大班的孩子更厉害,什么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呢?老师带着孩子们从丰收开始展开,感恩自然给予我们的食物,了解食物储藏的条件和方法,不仅动手腌制食物,还观察和学习研磨、压榨等食物加工方式。最后,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制作馒头、酒酿、豆腐等食物,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是怎么发酵的。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观察鸡蛋

这就是生活化课程的魅力,用生活中的情景,最自然地呈现,在这种自然而自在的状态中帮助孩子认识食物,学会制作食物,并形成善于发现、喜爱探索的良好习惯。正如胡华园长所说:“生活原本就是流畅和自然的,它就应该是教育的构成。儿童应在生活中完成学习,而不是用学习来代替生活。”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为什么要让课程回归生活?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所谓回归生活的课程,既不是让儿童回到日常生活简单的感知,也不是将幼儿园等同于微型的社会,而是要求我们将儿童自身的成长和需求作为教育追求的本质,让儿童在教育中诗意地栖息。

在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老师们以“幼儿自主生活管理”来助推幼儿园“生活教育”的落地。十七幼的杨芸园长认为:“儿童的教育脱离不了他们的生活,当孩子自己生活问题都不能解决时,你不能让他自己去学习他这个年龄段不能理解的内容。生活的教育化,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大的尊重。”

随着对生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十七幼的生活自主管理课程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纬度:始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然后向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拓展,而这所有的内容最终汇聚到一个目标,引领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十七幼第一次开展“下午么么茶”活动之时,老师便问孩子们:“什么是下午茶?”

“下午茶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东西”、“就是准备许多的好吃的我们一起吃”、“下午茶有好吃的水果和蛋糕”……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下午茶是需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布置一个美好的环境,然后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和心情。

每周五下午的“下午么么茶”时光,孩子们会提前一周在班上票选出下午茶的地点,如幼儿园那颗柚子树下。在活动开展前,孩子们制定了活动的流程,并分配了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兴奋而有序地忙碌中,几个负责布置场地的小男孩,抬着桌椅慢慢的向柚子树下移动。摆好桌椅之后,孩子们还会铺上美美的桌布,有时放上一瓶新鲜的花。摆得漂漂亮亮的点心,加上舒适宜人的环境,孩子们开始愉悦地享受下午茶时光。自己倒、自己拿、自己吃、自己整理,在自主、温馨、有序的氛围中,下午茶一结束,孩子们又开始期待下一周的“下午么么茶”。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十七幼的孩子们在准备下午的么么茶

这样的活动在十七幼有很多,对生活环节进行重构,让十七幼慢慢梳理出一套独属于自己的一日生活流程。

杨芸园长认为,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必须解决的课题,而生活知识和生活本领就是幼儿必须解决的。所以对于十七幼而言,让教育回归常识,解决好儿童当下的生活能力非常重要。以生活能力为起点,以儿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使孩子自然而有效地获得全面发展,是十七幼的教育追求。

正如下午的”么么茶时间”,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商量安排、分工策划、组织实施,全部都是由孩子自己来完成。让教育回归生活,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三年里自然而然地全面发展,让他有能力适应小学的挑战,适应人生未来的挑战。

这就是“生活即教育”。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些和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独立应付周围事物的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让他们奠定一个发展成人的基本能力和德行,并养成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同时也促进其专注力、意志力、理解力和秩序感的发展。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回顾课程改革历史,生活化课程就是让教育回归常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蒙台梭利、福禄贝尔、杜威等人的课程思想传入我国,引起了幼教工作者的反思。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借鉴外国课程思想,开展了幼儿园课程“中国化”改良运动:

陈鹤琴在南京鼓楼幼稚园探索“单元中心”课程,即 “五指活动”,根据幼儿兴趣和生活经验,采用常识问答、游戏、工作、故事、音乐、歌谣等方式,设计教学单元; 陶行知在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实践生活课程; 张雪门则是在北京孔德幼稚园( 现北京东华门幼儿园) 开展行为课程。在这些老一辈教育家的课程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陈鹤琴先生与孩子们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抛弃了陈鹤琴等人的单元中心课程,这一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全面学习苏联经验, 废除单元课程, 实施分科教学。全国幼儿园的课程统一分科, 把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计算、音乐、美术、体育、常识和语言等六科。

各科作业分别进行, 强调内容的知识性和系统性,采用上课的形式进行。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电影《看上去很美》中60年代的幼儿园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我国处于改革阶段,教育领域也开始变革,有一些幼儿园,如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湖州市实验幼儿园、上海市南京西路幼儿园、无锡市实验幼儿园等,积极地进行多种课程模式地探索。遗憾的是,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50年代的分科教学体系。幼儿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体育, 重教师教轻学生学, 重上课轻游戏等倾向,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极为严重。而《纲要》仍然要用上课这一形式来实施几乎全部的教育、教学内容。

直到21世纪,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倡导尊重幼儿、基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等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同时深刻反省传统幼儿园教学中过分强调分科教学和集体教学,不重视儿童的主动学习,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康发展等弊端,痛斥日益严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而发展到当下愈演愈烈的“去小学化”运动。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生活”一词分别出现了32次和81次,“活动”分别出现了47次和83次。而且,这两份文件里面都强调“综合”、“整体”、“渗透”等词语,而这些词语不仅体现着我们幼儿园教学的趋势,更意味着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儿童。

回顾课程改革历史,让课程回归生活,其实就是让教育回归常识。让孩子沉浸在生活中,让教育渗透在生活里,生命在此汲取营养,未来才能得以在此展开。

参考资料:

官瑞娜《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的价值诉求》

王莉《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赵洪《幼儿园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

马艳华、王海燕《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

路娟、王鉴《论幼儿园教学的本质》

成都市二幼锦馨园《制作“醪糟”背后的故事之儿童篇》

胡华《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胡华《因为孩子们的美好,我总是热泪盈眶》

刘春《迈向美好生活的深处——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十三五课题解读》

主编 / 晔子 撰稿人 /小秋

本文内容来源自微信号:日墩社幼师学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生活化的教育,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教育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