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一直对学前教育的高消费颇有微词,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幼儿教育的费用堪比博士教育。但考虑到学前教育没有纳入公费范畴,差不多是按照市场的规则在定价,价格高点儿也认了。不过,自从小儿上了幼儿园,笔者对学前教育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新的微词,那就是幼儿园教育缺乏目标和责任的约束。
举一个直白的例子,笔者一个朋友的儿子从两岁半到幼儿园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小孩至今不会写123这样简单的数字,至于识字,还是其家人在空闲时间教的一些简单汉字,当然,还得附带说明,那个小孩绝非智障,甚至各方面都还算挺机灵醒目的一个孩子。我的朋友有意到幼儿园观察,就发现,幼儿园常常给孩子放迪斯尼的卡通碟《猫和老鼠》,小孩午餐之后就安排小孩午休,一睡就到下午三点左右。幼儿园成为简单的托儿所,真不知道这样的教育如何对得起家长每月千儿八百的学费。
当然,幼儿园也可以辩护说,因为孩子尚小,教育要循序渐进。但是,幼儿园却又向家长推销各种兴趣班,比如舞蹈班、绘画班,还有珠心算等等,对年龄却没有什么限制。关键是每一个兴趣班,幼儿园又可以收取每月上百元的费用。在我们的印象中,幼儿园的教育,也就是教孩子写写画画,唱唱跳跳,但是,精明的幼儿园把这些教学任务演变成一个个增加收入的兴趣班。笔者也不能免俗地让孩子参加了多个兴趣班。假如不去参加音乐班,小孩就没有机会学唱歌,不去参加珠心算,孩子就学不到计算的能力……有了对幼儿园的这种认识,我们就更能理解教育部门禁止中小学办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必要:如果不禁止,学校就会把本该他们完成的教育任务变成各种兴趣班来增加收入。
出现这种情况,就因为在幼儿教育方面,在园方和家长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教育服务合同,没有约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没有具体的考核和来自行政管理部门的约束。
笔者询问过不少家庭,也羡慕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的优异表现,但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靠幼儿园那点教育远远不够,家长需要额外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笔者确实很惭愧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不多,但笔者依然相信,这毕竟是一个分工的社会,孩子的教育,主要还是靠专业的教育机构去承担,这才是有效率的。
由于幼儿教育是市场化配置,对一些教育机构不满意,当然可以去选择其他学校,但是,教育毕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于挑选商品,这家不行,换一家。孩子被耽误了一年,这一年可是无法通过换一家幼儿园就可以弥补的。所以,笔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特别需要引入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考核,同时笔者呼吁在幼儿入园的时候,园方就同家长签订一个基本的教育目标的合同。虽然说,一旦有了目标考核,就有可能扭曲成为应试教育,但是,没有目标和责任的约束,也同样不可能有素质,而只有教育机构巧立名目从孩子身上赚钱的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