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成长,永远都少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宝宝们永远都是依赖爸爸妈妈的,有爸爸妈妈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只有一个完整整的家才能够给宝宝带来的一个完整的童年。下面是幼师课件网(youshijiaoyan.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希望对您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youshijiaoyan.com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小儿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发布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
youshijiaoyan.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2020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夜间惊恐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外来的刺激能引起梦,来自身体内部的刺激也能产生梦。一般来说,梦不会影响康。但是,有些孩子常会出现夜间惊恐的现象,弄得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无受过什么刺激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最近一段时间是否经常这样,作出判断后再作处理。
出现夜间惊恐现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责备和打骂等等。
2、身体内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会引起人体组织内生理的改变,会破坏体内血清促进素的平衡)。这种白天大脑无暇顾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梦中能反映出来,如肺部疾病患者常梦到负重运行,胸部受压,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恶梦者往往心中恐惧,呼喊不出而突然惊醒。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如果不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惊慌,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平时睡前,不要讲惊险恐怖的故事,或用“狼来了”、“老虎要吃掉你”等谎话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此外,要养成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还要注意不让孩子过度疲劳。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出现夜间惊恐的情况
专家支招教你如何克服孩子胆小怕黑的毛病
有一天,我2岁的女儿突然就变得怕黑了。于是,我在她睡觉的房间里安了一个夜灯,整夜开着。但是,每天一大早,她都会哭叫着醒来,还捂着眼睛。我该怎么办呢?
你两岁的女儿开始怕黑了,说明她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她已经知道,在夜里,即使她看不见任何东西,那件东西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被黑暗遮掩住了,所以才看不见。孩子们在两岁以前,还不懂得东西看不见却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说,他们对外界环境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他们不惧怕黑暗,无知者无畏嘛。
但是,两岁的小孩儿还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他们不会明白,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并不会在黑暗中滋生出来。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象出一些怪物,或者又大又凶的狗藏在黑暗的地方了。即使你开灯让她看了没有东西,她仍然认为有可怕的东西藏在黑暗的角落里,就是她白天最喜欢的动物玩具,在夜里也可能变成了怪物。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
孩子的恐惧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法分辨现实与梦幻的困惑。就像他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前夜悄悄送给他礼物一样,他也同样相信会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而且,3到4岁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将有一个飞跃性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对危险更敏感。到了5、6岁的时候,他才会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到那时,他对黑暗的恐惧也将逐渐消失了。
另外,与日俱增的自立感同样使他们对外界更敏感。当小孩子从父母身边走开的时候,他们会意识到世界竟然这么大,自己却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慢慢地,他们的态度就会有180度的大转弯儿,从原来的我是大孩子了到现在的别离开我,我害怕。
下面有这些办法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克服怕黑的心理:
1、交流。鼓励你的孩子说出他害怕什么。有的父母会认为与孩子谈论他害怕的东西,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因而索性避而不谈。其实,让孩子发觉他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并且一五一十地告诉你,这是克服怕黑心理的第一步。
即使说出来并不完全解决问题,也能够教会你的孩子用这种有效的办法,去应付令他焦虑不安的情绪。如果孩子并没有告诉你他的全部感受,那么,你想倾听的这个愿望却能够使他逐渐明白,他所害怕的东西并没有可怕到无法对付的地步。
2、认同他的恐惧。好好与你的孩子谈一谈。和孩子们谈论他所害怕的东西的时候,父母该如何说,说什么这都是很棘手的事情。通常父母会试图对孩子的恐惧开个玩笑,或者表现出把这不当一回事,因为父母知道这些确实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也许父母会说:怎么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没什么可怕的。房间里根本没有怪物。
显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不怕,而且我们也没有看见任何怪物,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他害怕的感受。父母可以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感觉黑暗很可怕。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但是,我也知道黑暗里没有藏着任何东西去伤害你。最后,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绕着房间走一圈视察一下:这是你的衣服,这儿放着你的积木,这儿放着你的小车……
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并不能使他勇敢起来,反而给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恐惧。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敢告诉你他害怕了,他怕你把他看成一个胆小的孩子。取笑和轻视同样会使你的孩子把他的恐惧掩盖起来。
总而言之,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取笑孩子,或者小看他的想法,忽视他的感觉。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但是不能表现出你小看他。这是因为你的孩子正处于对自己认知世界的观点逐渐产生自信心的阶段,父母是否尊重他的观点和想法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强迫你的孩子与恐惧对抗也是徒然的,不会有任何效果;让你的孩子完全依赖于你的保护还是不能使他不再去害怕那些他想象出的怪物。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害怕晚上自己去厕所,那么你就先陪他去一段时间。过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后,你再慢慢增加让他自己去的次数。
3、给予支持和鼓励。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够自立的时候,你肯定会感到很高兴。同样,当你的孩子觉察到自己能够自立的时候,他也会兴奋不已。但是,当他有害怕的感觉的时候,他还是非常需要你的支持和鼓励的,这对他很重要。
孩子们都很信任自己的父母,所以解决孩子怕黑的问题只需要父母有相当大的耐心就可以了。要知道3、4岁大的孩子是最容易受到那些可怕念头的影响的,恰恰是父母这边适当的反应能够帮助孩子减轻他们的不安和忧虑。
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丹丹,突然有一天晚上,她不让她的妈妈离开她半步,但是又没有表现出来她的害怕。她的妈妈最后问她:什么能使你感觉好点儿呢?令她妈妈奇怪的是,她想要一个创可贴贴在被子上。她的妈妈就拿了一个创可贴帮她贴在了被子上,没多久,丹丹就睡着了。显然,对她的妈妈来说,这样做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却能够使丹丹感觉良好,效果不错。
4、允许他对恐惧的“痴迷”。令人吃惊的是,大多数孩子都有一种源于自身的动力去克服他的恐惧。他们也许会不断谈论他们害怕的事物,也许一遍又一遍地问一些问题,也许让父母重复讲同一个恐怖故事,还可能把他们害怕的事物融入他们的游戏当中。通常这种痴迷是孩子们本能地自我抵御恐惧和克服恐惧的一个方式。
孩子们可能关注一件可怕的事情几个星期,有时会几个月。如果几个月后,你孩子的恐惧心态没有任何改善,或者更加严重了,那么你就要寻求专业人事的帮助了,可以让他们直接与你的孩子接触,或者只是与你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便你去帮助你的孩子。
5、帮助他学到解决问题的技能。克服恐惧心理固然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你孩子的这种经历,能够使他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这将使他终身受益。
你可以教他探究他的恐惧,学会面对他的恐惧,并且最终找到一个能够使他感到安全的解决办法。探究的意思是,他会询问其他人,或者自己在房间四处查看一下,看看是否有一些可怕的东西。面对是指他能够自然地从黑处到亮处,从亮处到黑处,没有任何心理阴影,比如,你可以和他做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自己用毯子先把头蒙起来,然后再露出来。
寻求解决办法是说找到一个使他认为安全的做法,比如,在房间里安一个灯光比较暗的夜灯或者小台灯,也可以让他抱着心爱的小熊使他有一种安全感。无论怎样,最重要的是让你的孩子也想办法,献计献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害怕使他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但是想办法解决它,就能够使他重新又得到他失去的那些力量和能力。
TIPS:克服怕黑小招数
1、把孩子的玩具小动物在窗台上摆成一排,像士兵一样保护他,打败那些入侵者。
2、把一瓶驱魔降妖水放在孩子的床边,告诉他有了这瓶神奇水,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3、帮助孩子找几句驱除不安的话,像怪物走开!之类的,大声念出来。
4、有的孩子能从一些物品中找到安慰,或许穿上爸爸的T恤衫睡觉就有了一种安全感。
和家长商量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这一周参加网络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我发了一个帖子给学员,请他们讨论。内容是:做好家长的工作,事半功倍。可以使家长了解老师的工作意图,理解老师的苦心,赢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尽可能的将家校教育聚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最低限度不要成为阻力,信任老师、接受教育,老师的话不打折扣地听,从而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让我们的老师工作更加有效、更加轻松!
你在和家长相处的时候,有哪些困惑?有什么心得?有没有感人的故事?把你的心里话写在这里,我们共同来分享!
一周以来,学员们积极回帖,我也跟他们交流感想,下面是感动我的部分帖子,语言朴实,但是去表现了班主任朋友们的辛勤、智慧的付出,以此自勉:
我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倒没有出现过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不是说家长们都很温顺懂道理,而是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比较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即每当接一个班级都会首先给家长”洗脑”.比如在05年我带一年级,因为我知道一年级的教学非常重要,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得样成要靠家长的配合,由于我们学校处于农村,而且在之前听到很多家长骂老师给孩子补课或者不理解老师的话语,但是孩子成绩参差不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定会给一部分孩子补一下功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于是在家长会上我首先就把这个问题给家长讲清楚,从家长以及孩子利益的角度去分析,让家长理解老师的苦心,能配合老师的教学并且督促好孩子的学习,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即使我给一些确实成绩跟不上的孩子补课,从来没有家长说过一个不字,而且都十分配合,这就是家长思想转变了,工作就好做了.另外,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不能一味的去批评,而要去给家长从他们自身利益的角度上去讲道理,往他们心里贴,这样家长是会理解老师的.
谈谈我今年接手的这个班吧.我还孩子们连面都没照,就有同事告诫”小心一点啊,这个班的家长好找事,班主任都已经换了好几个了!”我无语,似乎总是跟这样的班级有缘分!怎么办?拢孩子!为什么有家长在班主任的工作中”鸡蛋里面挑骨头”?目的并不是跟老师过不去,而是耳闻了对自己孩子不利的因素!家长的心都拴在孩子身上,他们是护犊心切.孩子们是家长了解在校情况的直接途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在家里能够客观地谈论在校生活!孩子必定是孩子,他们是单纯,善良的.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让他们感到我的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要这个班级体,要让孩子们接受我这个新成员!幸运的是:孩子们接纳了我,他们喜欢跟我在一起,喜欢我的人,喜欢我的课.
家长的类型不同.每次和家长沟通时,首先不能把这”问题”的责任往家长身上推,甚至在谈话过程中都掌握好尺度,可以适当的承担一些责任,先说一些孩子的优点,这样能很充分地体现”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的原则.再接下来要谈的建议就会让家长很容易接受的,当然,大部分家长都是”你对他,教两年了,家长和我相处的很好,有的甚至和姐妹似的,也许是因为我好去家访,也许是因为我爱和家长打电话,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我的负责任!其实家长很可爱,我在交往中发现和家长真诚相处是最舒服的,也是最开心的了,记得我有次开家长会,给家长说:"我因为喜欢你们的孩子,爱屋及乌,所以我也喜欢你们."家长听了都笑了,这是信任的笑!所以我想告诉所有的老师,心得就是:用你的真心去沟通,许久等待后,给予你的是真诚的喜悦和暖暖的关怀.相信你能做到.成功!!我的开心希望能渲染你的快乐.
老师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与家长站在平等的地位对话,语言要婉转,讲究语言技巧。先告诉家长孩子的进步,肯定孩子的优点。再提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家长商量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缺点,争取使孩子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对家长的过激言语不要计较,对他的孩子一如既往好,家长会被感动的,会与老师合作的。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过度恋母
孩子出生后,妈妈与宝宝相处时间占绝大部分,宝宝平时若接触的人少,会对母亲存在一种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妈妈在身边。孩子小时候都有一点恋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增多,这种情节会逐渐减弱。但是如果宝宝谁都不要,整天只要妈妈,这时妈妈需引起注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疏远一些。
1、疏远但不要突然离开
妈妈不要觉得宝宝反正自己会玩,或者反正他睡着了,发现妈妈不在哭一下就好了,这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赖妈妈的心理。
2、与家人或保姆同时照看宝宝
妈妈可以离他远一点或做自己的事情,让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让他看到你。
3、缩短相处时间
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的时间,让宝宝用更多的时间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比如,以前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多达90%的时间,现在你可以抽出30%的时间给爸爸、30%的时间给其他的人,让宝宝逐渐适应与其他人相处。
4、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
经常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人多的地方,把宝宝介绍给其他的孩子和家长,让宝宝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5、让宝宝学会与别人合作
宝宝平时玩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或与妈妈一起玩。但时间长了,宝宝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时,妈妈可以把两个人的游戏设计为多人游戏,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比如两个人的传接球游戏,可以设计为三人、四人传球,让爸爸和其他人也参与进来。
父母5句话使孩子克服胆小
最近,某论坛上一则《与胆小儿斗争到底》的帖子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小严严跟妈妈去逛商场,在商场门口,有个叔叔背着一个大型充气玩偶招揽生意,严严被这个大玩偶吸引住了,她很想跟它合影,可又不敢上前去说。最终,在妈妈的多次鼓励与诱导下,小严严才鼓起勇气向那位叔叔提出自己的要求。
生活中,家长也常抱怨孩子胆小,比如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怕黑,不敢独自睡觉。“孩子胆小大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广州市皓艺亲子心理咨询中心的佟梅梅老师指出,只要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胆小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现象分析
怕生:不愿与别人交往
“豪豪3岁了,眼看着就要上幼儿园,可他非常胆小,不愿跟陌生人打交道,真怕他去学校受欺负。”方女士担忧地说道,从半年前开始,她就发现儿子胆小怕生。有一次,几个好友相约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其他几个小朋友很快就玩得热火朝天,可小豪豪只是拉着妈妈的衣角看小朋友玩,自己却不肯加入。
专家把脉:多给孩子信息量
孩子怕生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养育方式有关,有些家长本身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带孩子去外面的机会也少,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自己玩,一旦碰到生人,也不知如何应对。
佟老师建议家长尽量给孩子更多的信息量,比如,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以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或者在小区的邻居中帮孩子找个外向的玩伴,让他们经常一起玩。
怕黑:不敢独自睡觉
彤彤6岁了,上小学一年级,一直以来,她都是跟随奶奶一起睡的,今年春节后,奶奶回老家了,彤彤妈也想借机训练彤彤自己睡觉。“彤彤,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睡觉。”“好的,妈妈。”彤彤欢快地答应道,可一到晚上,彤彤却光着脚丫子跑到他们房间。“妈妈,我害怕,黑暗里有很多怪物,我不敢一个人睡。”彤彤睁大眼睛说道。彤彤妈心疼女儿,只好让她跟自己睡。
专家把脉:睡前讲一些快乐的事情
在黑暗中,由于看不见任何东西,孩子容易产生很多联想,尤其是一些鬼怪的故事。“平时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或让孩子看动画片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尽量选择哪些积极向上的。”佟老师建议,在培养孩子独自睡觉习惯时,家长要分阶段进行,睡前给孩子讲一些快乐的事情,陪他一起入睡,等孩子睡熟再离开,一段时间后再鼓励孩子单独睡。
怕物:不敢接触新鲜事物
子函是个5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眼里,他总缺少男子汉的勇敢气概。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却不敢上去,妈妈再三鼓励,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谁知坐在上面却又不敢往下滑。对于那些新鲜的游玩项目,子函也总是不敢自己尝试。
专家把脉:多参与户外活动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指责孩子,而是要多给他一些鼓励。“孩子不敢玩新鲜的游戏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尝试。”佟老师谈道,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对于活动中发生的磕磕碰碰,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孩子往往在探索中才能学到东西,获得自信。
应对手册
怎样才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变得勇敢呢?皓艺亲子心理咨询中心的佟梅梅老师提出四点应对措施。
不要总对孩子说“不”
有些家长对孩子限制过多,比如当孩子拿茶杯时,他就会嚷道:“别动,小心摔碎了。”当孩子摸扫帚时他又会喊道:“小心弄脏衣服,快放下。”两三岁的孩子,对新生事物处于信任和怀疑的阶段,如果家长过多使用限制性语言,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也不敢再去尝试其他东西,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尽量给孩子多些鼓励,少些限制。
少些责骂和恐吓
当孩子做错事时,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发火责骂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吓唬孩子说:“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在家长看来这只是一句责骂的话语,可对孩子来说却感觉整个世界坍塌下来,因为父母是他的一切。还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气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比如“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否则坏人会将你带走的”。当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时,他便会不自觉地变得胆小。
找出闪光点、多鼓励孩子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再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行动,虽然在别人看来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抓住这些“亮点”,及时表扬鼓励。
多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带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开拓他们的眼界。鼓励孩子与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的要求小朋友来家做客,让孩子做小主人,全方位得到锻炼。
家长应该说的5句话
1.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
2.再试一次,就能成功。
3.孩子,你真棒。
4.别担心,爸爸相信你能做好。
5.这次表现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平常里,不难见到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退缩或依赖他人,我们将这样的心理称为“畏难”。对于孩子而言,产生畏难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长自己的“想当然”,总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听我的。”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要么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使孩子常常形成挫败感,导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缺乏主动性,故遇难而退;还有些家长常常指责、训斥孩子“太笨了、懒……”,孩子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欠缺,往往会因为成人的“这几句话”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甚至连本来擅长的事情也不如原来了,更不会主动尝试解决未知的难题。
二是家长的“过度溺爱”,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做什么?”平时从生活上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心理上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孩子自身做事谨慎,性格胆小,常常缺乏主见,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要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励志故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
常言道: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每天睡觉前、吃饭后,都是讲故事的好时机。讲故事时,家长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影响效果。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在跌宕起伏的情境中贴近故事、感受故事;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例如:
问题1:“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他能解决吗?”如果孩子说“不能”,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其理由:“为什么?”,从而了解在遇到困难时孩子的真正想法,便于以后更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说“能”,家长要适时追问“你觉得他会怎么解决?”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
问题2:“如果你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提及孩子自身能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自我学习和明确自我意识的过程。
问题3:“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他吗?”读完故事后,尽量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和做法,这样他才会感触深刻,家长只需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辅助。以后当孩子再遇到困难时,以此进行自我激励“我一定能行……”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积极行动自然不在话下。
二、在完成任务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成功练就自信,自信赢得一切。实践证明:过度溺爱使孩子缺乏责任心,过度保护使孩子胆小懦弱,过度帮助使孩子平庸无能,而过度压制使孩子丧失自信。因此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学着做个有心人,一改往常“你干活,孩子置身事外”的行为,让孩子也参与到家庭任务中来。例如:打扫卫生时,请他拿簸箕 (培养合作能力)。用餐前,请他摆餐具(学习数量与对应关系)。外出购物时,请他拿一件东西(学会分担)。尤其是你下班回家,别忘了请他帮你拿拖鞋(感受爱、传递爱)……
在此,家长要注意:赞扬是孩子做事的不竭动力,刚开始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表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真没想到你的家务做得这么好!”“有你一起干,这些活一会儿就完成了。”;在得到孩子帮助时,成人应真诚的表示感谢,让孩子觉得自己就像个大人一样,受到了尊重:“谢谢你给我帮了个大忙!”;给孩子的任务要让他“跳一跳,够得着”,并且任务的难度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体验成功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选择的任务注意安全性,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活可以干,什么活不能干。
三、在学习反思中,提高家长的引导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里的老师,应该也包括了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引导策略尤为重要。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接到任务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任务内容:“我们要干什么?”然后引导孩子开拓思路,寻求方法:“我们都有些什么办法?”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我们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做事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告诉孩子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其它都会迎刃而解:“出现了什么问题?”再次找策略,在孩子看书、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带着方案解决问题:“我们来试一试!”在引导过程中,家长要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家长只需做一个傻同伴,学会提问和认可。
2、提供一些的线索。例如:当点点只绘制了前两页内容时,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线索:“你的书名是《我的朋友》,你画的乐乐和笑笑都是你生活中的朋友,那你还有没有其他朋友?像动物朋友?植物朋友?物品朋友?它们都是你喜欢的,或者对你很重要的……”。
3、先做简单的事情。例如:当点点的思维受到局限时,家长可以转变角度,先和点点聊聊天“你和朋友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当孩子结合自身讲述时,思路开阔起来,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很多。
4、调整任务的难度。例如:当点点讲述时滔滔不绝,呈现到书上时却不尽人意,画得人不像人,动物不像动物,家长就应降低任务的难度,改绘画为粘贴,贴图片、贴照片……这样有益于孩子操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不是说做了父母就自然能胜任教师的。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用在每个鲜活的孩子身上时,教育的具体方法却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家长要多读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专家讲座,从中汲取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辅助于家庭教育。同时,家长还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学习老师的教育方法,积极做好家园共育。
做到这五点,帮助孩子克服阅读困难!
许多家长在进行英语启蒙的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就是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又如何让孩子顺利的完成英语阅读?本文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更多少儿英语阅读信息,请持续关注。
英语阅读困难通常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英语文字
题材与体裁
语言
低期望
任务布置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关注单词的拼写
我们需要把孩子的精力集中在较为常用的拼写规则上。让孩子们做些寻找拼写规则的活动也是很有益的。当学生遇到了新词汇,问问他们能不能回忆出其他相似拼写的词汇。还有一种方法,让学生们抄写部分文章。当他们见到自己的抄写错误后,会更加关注拼写。
选择恰当的主题
我们应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阅读主题。了解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问题来调研,也可以在平时观察他们对不同文章的反应。由于个体的兴趣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还需要囊括进来一系列的主题以照顾整个班级。
阅读前预先扫除障碍词汇
在进入阅读教学前,先讲解障碍词汇(blockingword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我们无法把每一个学生不认识的词都做以讲解,我们要做的,是把会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词汇找出来。
留一些生词在文本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有生词的原版文字可以锻炼出体会与总结文章大意的阅读能力。
人为导向成功
每次给孩子的阅读文章,要既有难度,又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孩子成功阅读。我们需要将孩子过去的不良阅读记忆剔除掉,为他们创造更愉悦的阅读经历。
教学与活动
好的活动可以提升孩子对自己的阅读期望、理解文章意义并且能唤起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与阅读测试不同,适当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结构。当学生做诸如上网搜索信息、填写表格、阅读拼图之类的活动时,他们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功阅读。
有些活动处于教学与测评中间,比如需要有正确答案的提问。如果学生在测试的情景下,那么这个问题的目标是去测评学生阅读的优势和劣势。但如果换一种情景,比如让学生两两一组来对照答案,或者让他们在阅读之前就来预测一下答案。我们可以多多用第二种方式,使学生从测试情景切换到更宽松、更有创造力的阅读技能练习中。
本读书笔记来自How to Teach Reading,是培生出版的全球广受欢迎的教师发展丛书的一本,很多老师们专门从国外买来原版作为藏书。这本书不仅对于教师,对于在家庭中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的家长们也有很大的益处。懂得更多更专业,作为家长才能区分好与坏,不跟风,不盲从。
如何克服孩子的“窝里横”
如何克服孩子的“窝里横”我的女儿叫**,今年三岁零八个月了。在家外特别文静、乖巧,说得过份一些就是有点“面”;但在家里却很厉害,经常对爷爷、奶奶发脾气、摔东西,典型的“窝里横”。
当今社会,孩子的这种“窝里横”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也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溺爱。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去满足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隔辈儿人,更是孩子说要摘星星,不给孩子摘月亮,溺爱到了极点。这种溺爱就逐渐养成了孩子的“窝里横”。
我想:如果要克服孩子的这种“窝里横”现象,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处理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孩子逐渐变胆大。
孩子在家外表现得胆子很小,主要原因是:出于溺爱家长经常替孩子做一些本应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事情。当有事情发生时,孩子不知道怎么应对,只有习惯性的求助于家长。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产生了依赖,从此也就失去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自信心。
所以,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窝里横”,首先要增强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自信心。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家长不要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于孩子办不到的事情,我们家长要引导、帮助孩子来完成。并教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的自己来完成。另外,我们还要在孩子把一件事情处理完之后,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觉得是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这样,慢慢的会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变得胆大起来。
第二、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时制止孩子乱发脾气。
孩子虽然小,但很会察言观色。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经常使用的手段有两种:哭闹和发脾气。有些家长,特别是年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哭。为了让孩子不哭,任何要求都统统满足。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只要我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另外,当孩子因为什么事情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觉得新鲜,有的还会情不自禁的说:“哎哟!我的宝贝儿会发脾气了。”这样,孩子会得到暗示:我发脾气是会让家长高兴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爱发脾气的坏习惯。
所以,我们要想克服孩子的“窝里横”,还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当孩子因要求未得到满足而哭闹时,家长一定不能妥协。让他们尽情的哭,不要理睬他们。或者,利用别的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子是很好哄的,只要他们对别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自然就不会再想刚才的要求了。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知道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以免孩子效仿。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并明确的告诉他们发脾气是不对的。
我就是依照上面的两点办法,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的宝贝。现在,女儿“窝里横”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首先,不但女儿的胆子明显变大了,爱在人前表现了,最近还当上了幼儿园里周升旗的小主持人。其次,跟爷爷、奶奶发脾气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摔东西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
亲爱的家长们,我们一同努力,让我们的宝贝跟“窝里横”大声的说Bay-bay吧!
如何看待孩子胆小的毛病
胆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性胆小,一种是后天胆小。
后天的胆小不一定是坏事,孩子知道害怕,说明他的思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某个角度讲,他的想象力增强了。
当然,让孩子时常有恐惧感总不是件好事,避免这类现象的产生,首先从看护者入手,看护者害怕的通常也是孩子害怕的,因此,看护人不要把自己认为害怕的情事灌输给孩子。
比如,我以前也过一个帖子:地上有只菜青虫,我兴奋的跑过去,并招呼元宝“快来看呀!这里有只菜青虫!”元宝也跟着跑了过来,随着我的视线,他看到了这个肉肉的大虫子,我把虫捏起来放到手背上,“凉凉的!”,元宝也伸出小手跃跃欲试;同样是这只菜青虫,如果是保姆见到,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啊!虫子!快走快走!”,从此元宝一见到虫子就躲的远远的。
其次,要从客观的角度教孩子认识事物,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害怕生人,那么就不要用“你如果不乖,外面的老爷爷就来找你!”这类话吓唬孩子,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怕生。你可以说“大灰狼专吃小兔子、小羊,是个大坏蛋”,却不能说:“大灰狼来吃你啦!”
再次,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保护者,一旦孩子遇到了可怕的事物,他会想到有比坏蛋更厉害的人来保护他,而不会因为无助而陷入恐慌。爸爸是最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人。平常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告诉孩子,爸爸是猎人,猎人专门打大灰狼、狐狸、老虎……之后家长甚至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场景,遇到了害怕的事物 ——妈妈处理不了,也很害怕——喊来爸爸——爸爸把怪物驱除,这样,爸爸的超人形象在孩子心中就根深蒂固了,也会时刻伴随这孩子给他壮胆。
另外一种是生性就胆小,元宝就是这种类型,办事非常谨慎,顾虑太多。对这种胆小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就说元宝,他的天性使他免去很多皮肉之伤,也让我们对他比较放心,但我还是认为这种天性弊大于利。天性是很难改变的,我所做的只能是帮他削减种种顾虑。比如今天他在幼儿园的滑梯上遇到了一点小危险之后就再也不碰这个滑梯了,我不能强拉他继续玩,我能做的是明天去幼儿园接他出来,自己首先跑去玩滑梯,消除他之前的顾虑,继续挑战这个在他眼中的“危险物”。生性胆小,如果控制不当,会使人变得懦弱,但如果家长能鼓励孩子消除顾虑,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那么在克服胆小的同时,另一种更优秀的性格也就随之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