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地方学前教育严重滑坡,孩子‘入园难’、‘入好园难’的现象重新出现,这与学前教育被推向市场有着直接关系。”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民族中学副校长宋文新提交议案呼吁,应当立法明确学前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性质,政府应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推动和引导学前教育事业康发展。谈到,现在不少地方把学前教育推向市场,政府不再投入,主办单位不再支持。有些地方对幼儿园实行“断奶”,甚至停拨教师人头费,改制出租、变卖。大量出租或变卖后的幼儿园,为增加盈利,大量辞退合格教师、降低教师工资,甚至低价聘用大量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不合格教师,更有甚者,克扣孩子伙食、玩教具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学前教育出现严重下滑的局面,幼儿“入园难”、“入好园难”的现象重新出现。
“更令人忧虑的是,当前各类‘野园’招摇过市。”宋文新进一步谈到,各种社会力量所办的幼儿园如民办园、街道园、私立园、合资园、独资园等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对这些幼儿园承办者的资格、办园条件、教师资格、登记注册、收费标准、办园质量与评估等没有有效的管理与规范,一些没有登记注册非法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部门难以监管,办园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也带来了许多隐患,这些问题需要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保障。
宋文新代表建议,应尽快为学前教育立法,明确学前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通过立法确立学前教育的多元投资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推动和引导学前教育事业康发展。
主编语: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推出了“改革幼儿园体制,促进社会办学”的方针政策,在这一指导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很有集团幼儿园,品牌幼儿园纷纷面世。但是,将幼儿园推向市场,让幼儿园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办学,必定会引起一些负面的问题,比如教师的收入水平低导致幼儿园教师流动大,师资薄弱;幼儿园之间收费差异大;一些幼儿园很不规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对受教育需求的增加,我们必定不能只依靠幼儿园的自身发展来解决全国几千万幼儿的受教育需求。
在这里,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反响很大,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