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整合课程状态下语言教育 目前幼儿语言教育(上)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自:《幼儿教育》2006 12
周 兢 余珍有 温碧珠 郑 荔

  2006年10月18~20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选用“整合课程状态下的语言教育”作为主题.是因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整合课程状态下的领域教育存在诸多困惑,反映出从原有的分科(分领域)课程转向整合课程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整合课程与领域教育的关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语言教育问题,藉此帮助 幼儿园 教师更好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以下是几住学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的讨论。

   周兢: 这几年,从分科分领域教学到用主题来组织的整合课程,幼儿教育工作者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在整合课程的旗号下依然进行分科语言教育的问题:其二,在语言教育中依然有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的问题;其三。语言教育内容依然有和幼儿当前学习经验相脱离的问题;其四,语言教育过程依然有“重教轻学”的问题。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们将分别阐述。

   第一,在整合课程的旗号下依然进行分科语言教育的问题

   周兢: 在刚刚开始实施整合课程时.很多教师就担心:实施整合课程会不会忽略语言教育?实施整合课程会不会淡化语言教育? 幼儿园 在整合课程状态下应该怎样进行语言教育?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整合课程状态下语言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其中涉及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过去我们进行语言教育时强调倾听、表述、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一方面的目标都有独立的从小班、中班到大班的发展线索,并有不断延伸的发展要求。到实施整合课程的时候.教师就有可能觉得惶恐:原来的语言教育目标是不是没有了?而在做整合课程活动规划时,教师觉得这些语言教育目标无法用现在的语言教育方式呈现。其实,我们在实施整合课程时往往用网络图来呈现一个课程单元包含的各个不同领域的目标,主要指向教育目标的整体和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活动中去。比如,在中班“给你一封信”的主题中,语言教育目标不再像过去那样分成四个方面,而是围绕主题用符合课程单元内容的方式呈现:要求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欣赏文字和其他符号、标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知道写信需要的工具:尝试用图画、文字记录参观所见:逐步了解写信的方式:尝试运用现代工具传递信息;理解、体验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情感,学习用绘画方式“写”信等。这是用一种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在表述这个主题中儿童语言学习的要求,事实上其中已包含倾听、表述、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的要求。

  我们在设定整合课程中的语言教育目标时.要注意儿童语言发展核心能力的提升。比如,同样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对小班幼儿,可把重点放在让他们理解情节,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而对中班幼儿则可把重点放在让他们理解、体验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情感。

  从整合课程的角度看语言教育,我们需要考虑语言教育目标在课程中处于怎样的位置,语言教育内容如何和其他领域相互支持,语言教育的方法、途径如何与语言教育内容相适应。从语言教育领域的角度看课程,我们需要考虑领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在目标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在目标中体现,同时一定要具有随着儿童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目标要求的意识。另外,从内容的角度看,虽然语言教育内容和其他领域相互支持,但是还需要一些专门性的内容。如“给你一封信”主题中的“点点和多咪的信”可采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方式来组织,但是其他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中渗透,鼓励 孩子 积极交流。正因如此,整合课程状态下的语言教育实践面临以下问题:怎样选择语言教育活动内容,如何设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如何采用恰当的方法组织语言教育活动。

   温碧珠: 我们知道语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形式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输入是“听”.口头语言的输出为“说”;书面语言的输入是“读”.书面语言的输出是“写”。其实. 孩子 在各个领域的学习都不能缺少这四部分.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存在于每个领域的学习中。例如,儿童在学习数学时需要沟通.需要听懂问题.才能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语言本身就是 孩子 学习的工具。它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中。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整合课程要达成语言教育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就看教师是否掌握幼儿各个阶段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

  就拿“点点和多咪的信”这个故事来说。小班 孩子 虽然能理解故事情节.但描述一定不如中大班 孩子 详尽、完整。对于理解、体验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情感.不同年龄的 孩子 会有不同程度的体验.而且在表达感受或体验时会受到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定语言教育目标时除了要考虑 孩子 各个年龄阶段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外。还要根据他们的语言发展核心经验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标要求。

   周兢: 我这几年到 幼儿园 看活动.感觉与整合课程水乳交融的语言教育活动并不多。比如,今天的主题是“春天”.但是教师觉得需要加点语言教育内容.就随便找个儿歌或故事来让 孩子 学。又如,今天开展“给你一封信”的主题活动.阅读了故事“点点和多咪的信”.教师感觉语言教育的成分还不够.便增加一些与主题没有丝毫关系的散文或儿歌。所以究竟什么是分科的语言教育.什么是整合的语言教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余珍有: 我认为整合有不同的层次。仅从活动层面讲.真正整合状态下的语言教育活动应当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又能发展其他能力。比如,在“给你一封信”主题下可以有一个写信活动。当幼儿把想说的话转换成书面语言时,就是早期阅读。又如.在“乌鸦喝水”的活动中,教师除了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外,还可以让幼儿思考: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呢?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大家说的方法归类.再请幼儿把自己的方法编到故事中去,结果出现了许多“新编乌鸦喝水”的故事。这样一个连续的活动只是一个语言教育活动吗?显然不是,它实际上将语言学习和分类等其他学习内容整合在一个活动中了。

   周兢: 整合课程中有一些主题是比较容易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而有一些主题则较难整合,如像“追赶跑跳碰”这类以身体康方面内容为主的主题。我认为这类主题也应该有非常清晰的语言教育目标,并有专门的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在组织科学、数学等活动时,我们同样可以讨论、谈话,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组织专门的谈话类语言教育活动。但是其他活动类型我认为还是必要的。只要教师头脑中有语言教育目标,知道该设计什么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任何一个主题活动都可以实施语言教育。

  一些我们原来常用的语言教学方法仍可以在整合课程中运用。比如,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要求幼儿能系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活动为培养 孩子 这种能力创造了场景.要求幼儿面对大家.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出来。从中国文化的特点出发,培养儿童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是不是实施整合课程, 孩子 就没有讲述机会了?不是。除了看图讲述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实物讲述,或者带幼儿到户外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讲述。

   温碧珠: 周老师,如果说利用 孩子 的作品进行讲述活动呢?

   周兢: 当然可以。“给你一封信”主题中有一张图.上面画了一些常见的符号、标志,如红绿灯符
号、电视台符号等。运用这些符号和标志可不可以讲述呢?当然可以。如果我是一个有创意的老师,我可以结合中班有顺序讲述的要求。让幼儿自己选择讲述顺序,而不是提供一个固定的线索。我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有顺序讲述的能力.所以幼儿无论怎么讲都要讲出一个顺序来,这是我对幼儿的要求。

   温碧珠: 教师应该在各种活动中渗透讲述的要求,这就是整合。比如,让 孩子 分享假期经验。教师可以在各种活动中用讲述活动的目标评价 孩子 的讲述能否达到标准,而不是一定要用讲述活动来评价 孩子 的讲述能力。

   周兢: 我觉得如果教师心中有语言教育目标.那处处可以进行语言教育。如我们在组织讲述活动时,并不需要很正规地组织一个大规模活动,不需要多媒课件,不需要表演秀,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有顺序地讲述。

   郑荔: 从前年开始,我们跟随周兢老师一起做了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变化方面的尝试.即除了把语言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外,各种语言教育活动类型之间也进行整合。在这一研究中,我们打破原有的五大语言教育活动类型――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和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所有活动都由文学作品来引发,综合运用谈话、讲述等几种活动类型。最初我们都感到困难,因为原有活动类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说非常成熟.每一活动类型都有固定的步骤,每一步骤都有严密的内在逻辑。但是实践后.我们发现几种活动类型根据活动特点整合后效果良好。如我们把文学作品呈现给 孩子 时,首先进行的是讲述过程:而理解作品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讨论各自的感受和认识,因此接着进行的常常是谈话过程;最后很可能需要用讲述来整合或者延伸出戏剧表演、阅读等其他类型的活动。这样,整个活动更丰富和灵活,更符合活动本身的特点,更容易发挥谈话、讲述等不同活动类型的功能。

   周兢: 针对在整合课程的旗号下依然进行分科语言教育的现象,我有两点想法。第一点.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整合观念,同时不要忘记每一个领域的核心能力的要求,原有的倾听、表述、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的要求在整合课程中不要丢弃。第二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整合课程状态下的语言教育一定是跟课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实施课程时,要根据时间、主题的要求充分考虑语言教育的内容、方法,而不是让语言教育游离课程主题。

①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余珍有,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温碧珠,台湾信谊基金会研究员;郑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var cpro_id = “u2085020”;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整合课程状态下语言教育 目前幼儿语言教育(上)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