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摇头咿呀诵读,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教授方式。在现代,“四书五经”距离我们已很遥远。近年来,一些传统文化的崇拜者开始大力推崇少儿经典教育,让 孩子 们重新拾回那些远古的经典文字。近日,这样的“少儿诵经班”也悄然在桂林出现。
社区“私塾”,引来新奇目光
一间布置得很“复古”的小房间,十几个稚嫩的童声,琅琅诵读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拗口的文言文。这是在我市一些社区出现的由私人开办的“少儿诵经班”,这些诵经班多以教授“读经”为主,有的还附带开办书法、围棋等传统文化的培训,有些类似于古代的“私塾”。
10月14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澳洲花园小区内的一间少儿诵经班。在一个不大的教室里,零散地坐着十几名 孩子 ,其中大的有十多岁,年龄最小的只有五岁。他们都手捧着青一色的《弟子规》。在正式上课以前,老师首先请每一个学生轮流上台,大声背诵上节课所教授的四句诗文,并一字一句纠正,而对于诗文的意思,老师只是做简略的讲述,更多的时候,是让 孩子 们反复大声诵读,快速记忆。
这间诵经班的开办者毛勇向记者介绍,他从2005年2月在小区内开办这个诵经班,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只是觉得稀奇,而真正来学习读经的 孩子 却寥寥无几。如今诵经班里共有十几名学生,都在十三岁以下,还有一些 孩子 甚至坚持学习了一年的时间。
让 孩子 重读“圣贤书”
毛勇不仅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对于推广少儿传统经典教育也颇为热衷。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毕业后,他在1999年创办了桂林市蓝田学校(现为桂林孔子大学大成学校),2004年,他开始在自己的学校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实验,同时他还力争向全社会推广少儿诵读经典的教育模式,鼓励少儿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以及优秀的古诗词。自2005年开始,毛勇奔走于市内多所中小学校,希望说服学校开设“读经”课程,但是能接受者并不多。
毛勇说,在努力向 孩子 及 孩子 家长推广《弟子规》、《论语》等国学教育时,不少 孩子 家长都表示出了不理解,甚至抵触。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给 孩子 补习数学、英语还来不及,学这些古文有什么用?这不是耽误 孩子 的学习吗?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是在向 孩子 灌输封建思想,不利于 孩子 的成长。
“主要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毛勇说,“中国古代非常强调做人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而现代教育,注重知识灌输,是从智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做人、待人之道。让 孩子 重读经典国学,不仅是对 孩子 进行知识的教育,更是对其道德行为的教育,是对现代教育重智轻德的重要补充。尽管社会上一些人并不接受这样一种方式,但我们还是要坚持下来,其效果要靠时间来验证。”
在毛勇的努力下,这个学期开始,桂林工学院附属小学的几个班级相继开展了“读经”试验教育。
“读经”进校园,成效还需时日
工学院附属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毛晓莉在自己班级上鼓励学生多读《论语》、《大学》等古代书籍已有一年时间。毛晓莉在班级上的“另类”教学,得到了一些学生家长的支持。“现在的 孩子 多数看的都是蜡笔小新或者其他的口袋书,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却被束之高阁。”毛晓莉向家长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扬自己传统经典的文化,却让我们的 孩子 在接受外来的快餐文化?”在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后,毛晓莉和学校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四处收集并打印了《弟子规》、《论语》等作为给学生诵读的教材,让学生们在早读的时候诵读,并鼓励家长与 孩子 一起理解学习。
毛晓莉也是学校以“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课题的研究小组成员,她让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今年9月开学后,学校里有不少班级都相继开始了“读经”。
让不到13岁的小学生读《大学》、《中庸》、《论语》等深奥的古文, 孩子 能否理解?是否真的有效果?“让小学生完全理解,还不太可能。”毛晓莉坦言,虽然效果还不明显,但她仍持乐观态度,坚持应该让学生适当“读经”的观点。
毛晓莉说,老师们经过精心选择后打印出来的诵读教材,每一句古文后都附有详细的讲解,让 孩子 在诵读之后能更好的理解。尽管如此,很多 孩子 可能还是一时难以理解,但是国学的诵读,实际上是要让 孩子 从小能够知道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就好比是一粒种子,先埋进心里,然后随着 孩子 的成长而慢慢丰富。
杨金录是工学院附属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从2005年起,他在父母的引导下捧起了《大学》,在读完《大学》《中庸》后,杨金录又和学校的同学们一起诵读《弟子规》。坐在记者面前的杨金录彬彬有礼,回答问题时总是先认真的想一想才有条理地回答。杨金录告诉记者,刚开始背读《大学》时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像背诵古诗词一样背诵,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然后循序渐进,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讲解,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觉得其中有很多如何做人、治业的道理,让他受益匪浅。
毛晓莉在收集家长反馈意见时发现,一些 孩子 经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在与父母关系的相处上已经有了变化。如《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孩子 在明白这几句话的意思后,在平时的生活行为中懂得了从细节处尊重父母。
“也有不少家长质疑:难道这些传统的文化经典中提到的就全是对的?”毛晓莉说,在这一方面,她也十分谨慎,对于古代的一些观点,她同样持保留态度。“如古代提倡中庸之道,但我却认为,现代的 孩子 应该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处世态度。”在对 孩子 的传统文化教育上,毛勇和毛晓莉都认为,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显然是今天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
工学院附属小学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研究出了一个新办法,就是将这些古代经典国学文本与现代的文明礼仪常识结合起来讲解,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让 孩子 们能轻松理解并应用于生活学习当中。(张苑孙敏)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