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基础教育工作将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实施基础教育“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这是市教委1月16日透露的。
今年上海基础教育的主要工作有:
推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普及,制订“ 幼儿园 建设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使 幼儿园 舍建设基本达标,缓解幼儿入园矛盾。全面推广国家“十五”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实验成果,逐步普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
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远郊区县及财政相对困难地区的义务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区与农村、人口导入区与人口导出区之间的教师有序流动,提高中心城区对远郊区、重点高中对初级中学、中心城镇学校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支持的力度。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超指标的特级教师支援对口郊区县。鼓励和引导校长到薄弱中小学任职,到农村中小学挂职,引导一级校长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或担任顾问。
修订并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入学与考试办法,推进“减负”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召开《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试行工作研讨会。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启动部分区县小学、初中学籍电子化管理的试点工作。
完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课外活动体系。建立“中国农耕文化―乡村教室”,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发展,以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行、习、赏、唱、礼”五方面设计标志性活动,使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组织规范化。
加强教师师德和人文素质培养。启动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建立10个名师领衔的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完善德育名师的孵化机制,强化专业培训。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依托高校和区县优质资源,建立开放式名校长名师培养体系,对已选拔的1200名后备人选落实培养措施,并开展第二批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定教师教育资源联盟课程资源共享和教师选修实施办法。建设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师选修的学分互认,统一管理。
转自:上海政府网
var cpro_id = “u20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