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名师工作室
自然 | 灵性|趣味
NO.11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追求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全文字数:5539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 你的幼儿园做微信公众号吗?
?? 微信公众号给幼儿园带来了什么?
?? 幼儿园微信公众号的存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花草园在微信公众号制作方面有哪些经验与思考?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学校公众号可以降降温了》的文章在教师圈中被广泛转发,这篇文章说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教师除了教学工作,还需要拍照、写文稿、剪视频、排版……做一期公众号耗费的时间很长,为什么大家还要做?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制作开始于2014年,至今,已经坚持了整整9年。这些年,我们共推出1760篇原创文章,两个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共计39万+。
“
我们骨子里追求的是一种古代文人内心的山水世界:有历史,有情谊,有四时轮转,有天地永恒。这是一个超越当下的、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得以寄托的世界。微信制作对我们而言,有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文字表达与言说方式。
”
近期,我应《保育与教育》杂志邀请,分享了我们对微信公众号制作的一些思考。本文刊登于《保育与教育》杂志2022年第5期。
??????
01
/
05
01
/
05
1
胸有成竹
才能游刃有余
《保育与教育》杂志:
关注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公众号好多年了,上面发的故事总是那么吸引人。我常常在想,这么精彩的故事,记录的人应该也很幸福吧!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每一颗童心珍贵,不管哪里的孩子都很了不起,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的那双眼睛。从这一点上,很多人惊讶于“为什么花草园的公众号做得那么好、老师那么能写”,背后其实不只是写作的问题,而是老师怎么去发现并支持,让幼儿园产生了那么多精彩故事的问题。
每一条推送
都是时空之中
对教育现象的描述与思考
我们的每一条推送,其实是在时空流动之中对教育现象的描述或思考,所以从来没有重复过。
花草园的老师善于写故事,而且有自己的思考,这得益于一定的训练。老师每周会提交观察记录或教育笔记,描述孩子们眼中的幼儿园生活。这些教育笔记和观察记录,我会自己审阅和点评。我们有一些基本要求,比如不说大话,就是朴实地记录——其实这就代表了我们的一种价值方向选择。慢慢地,大家就形成了一种价值观上的趋同,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看、去写、去思考。
花草园的教师是一个群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也有新来的老师问过我,为什么花草园没有“优秀教师”——她的意思是那种表现特别突出的、被评选出来的先进代表。我告诉她,花草园的文化是让所有的教师都得到好的成长。所以,花草园的教师是一个群像,每个人都特别好,都有自己的“道”。如果看了我们的新书《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通向幸福的教育之道》,就会知道,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观,所以她们写出来的故事是千姿百态的,这样的故事源源不断。
胸有成竹,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公众号发出来的东西,只是我们创造中的一部分而已。
公众号做得好
首先得教育做得好
如果本身不生产精彩的故事,就得去编,当然会焦虑。所以,公众号做得好,本质上不在于写作或者编辑技巧,也不在于用人技巧,首先要教育做得好,要鲜活、真实、精彩、有诗意。
而这个的基础是有一群特别热爱教育的老师在这里特别扎实地做着教育,幼儿园也要尽可能地为老师提供这样的条件。跟其他幼儿园一样,我们也有很多的任务,但是我不想让老师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裹挟,老师们只需要踏踏实实地做教育就好。
儿童
是我们创造的不竭源泉
有了好的故事,如何选择故事做成推送?我会和老师一起讨论选题。讨论选题时,儿童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总是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所以要多多倾听儿童,多多从优师教研看世界。比如最近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生活设计了几个新的推送板块:魔法时刻、童言稚语、孩子们眼中的“新闻大事件”……儿童永远是我们创造的不竭源泉。
02
/
05
02
/
05
2
阅读量
不是衡量公众号好坏的标准
《保育与教育》杂志:
很多幼儿园在公众号上花的精力也不少,从选材到排版,到拍照、写文字稿,不可谓不认真。然而几年下来,始终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成绩。虽然我们也知道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转赞评”、点击率这些,但既然做这件事,有时候忍不住也有一些期待,毕竟也是成果或者证明。而花草园给人的感觉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有了点击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负责供稿或者排版的老师们是不是也像很多幼儿园负责公众号的老师一样,顶着压力用额外的时间去做?那他们的快乐或成就感从何而来?
不求结果
只求创造
我们刚开始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阅读量也只有几百,当初也没想那么多,就是给自己和家长们看看。突然有一天就到了1000+,当时觉得这是一个进步,后来就到了5000+,过了5000之后很快就到10000+了……现在,“中华女子学院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有24万+的关注者,“胡华名师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有15万+的关注者。
有段时间,我们的公众号每天都在推送,阅读量每天都能够达到2万+。现在很多幼儿园因此而焦虑,是因为对标的是我们这样的这个行业内的所谓“大号”,就觉得“哇,我的阅读量太少了”,但实际上我们也是从很少的阅读量起步的。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阅读量是一把双刃剑,追求阅读量是可以的,但也不能忘了初心。我们做公众号的初心是想表达,因为觉得表达是快乐的。听到孩子们的话,看到孩子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老师们常常感叹“哎呀,这也太美好了”,然后就忍不住想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表达的时候也是快乐的。就算表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不太擅长的技术性问题,也不觉得是什么难事。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追求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虛的。”
如果你没有这个动机,做起来肯定会很痛苦和焦虑。所以我并不提倡所有的幼儿园都做微信公众号,如果没有条件,那就先积累素材,暂时不要做。
不要外求
向内觉察
现在我们的老师们的成就感不在于阅读量和“转赞评”,他们在做这些的时候不向外求。我们也从来都不排序,不会考核谁的推送阅读量到了多少。因为大众的视角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有时候一些广为人知、阅读量和转发量很高的文章,我们一开始也没有预料到会这样。
前不久,我们推出了一篇教师手记《一个摇铃满足了所有孩子的愿望,也治愈了我童年的遗憾》。负责这篇推送的诗诗老师告诉我,她的成就感在于文章中那个最早摇响铃声的小男孩小河的妈妈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微信,特别向她表示感谢,还与她分享了在家跟孩子一起读这个故事的细节:故事里小河在第二轮讨论的时候说希望这个铃铛一直都是自己摇,不要传递给别人,在跟妈妈一起读故事的时候,他问妈妈:“你看我这样是不是很自私啊?”小河妈妈在分享这个细节时的感动,和老师听到小河妈妈的分享的那一刹的感动,这是诗诗老师成就感的来源。
教师手记|一个摇铃满足了所有孩子的愿望,也治愈了我童年的遗憾 by 王钰诗老师
点击查看 ??
普通人
平常心
做事情就是这样,一定要有高于对这件事情本身的认识,才有可能做好,而不是还没做什么就老想着成功。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通病。
再比如郭佳老师写的教师手记《我就是那个每周都会买花放在教室里的佳佳老师》,这期推送,让很多人认识了花草园的佳佳老师,但这也给佳佳老师带来了一些压力。她和我开玩笑地说“神坛是个好地方,但我更愿意成为普通人。”
教师手记|我就是那个每周都会买花放在教室里的佳佳老师 By 郭佳老师
点击查看 ??
03
/
05
03
/
05
3
审美
来自于文化的润养
《保育与教育》杂志:
常常听到有人感叹花草园公众号的封面图、插图特别美,孩子们的作品图、老师们拍摄的现场图,乃至公众号的排版,都很“高级”。大家想知道,你们是不是专门有一个人负责每天拍照?版式是找人设计过的吗?每期的排版是有人专职在做还是抽调老师来完成?如果是后者,那是怎么做到让所有老师“审美在线”的?
轮换制
体验微信制作全过程
原先我们用的是轮换制,大家轮流做,每人一个月或两个月会轮到一次,从文稿到照片,从编辑到排版,全部一个人负责。这么做的好处是公平,每个人都要做。
现在稍微做了一些分工:我们的推送主要是两种,像教育笔记这样的,还是谁写的活动就谁来做;另外一个栏目,叫“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每个班都提供材料,汇总给一个人负责编辑发布。
版式设计
向高标准看齐
版式设计方面,我们没有特地培训过,但老师们会自己想办法,比如结对子。有的人也有压力,这周要做,可能一周前就开始有压力了。但这种压力会促使她主动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找朋友或同事一起来商议。
关于审美的问题,花草园有很多热爱艺术的人,包括我自己。我从小就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喜欢看话剧、听音乐会,热爱古典音乐,看艺术展。平时,我们除了谈工作,还会一起看艺术展、一起讨论。这十几年间,北京一些新锐的设计展、艺术展,老师们都看过。我们一起看话剧、听音乐会,慢慢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化圈,大家在这里互哺,共同接受艺术和文化的熏陶。
它的作用不光是对作公众号,也是对老师们整体素养的濡养。在这个小的文化共同体中,大家彼此耳濡目染,每个人的审美就有了比较一致的趋向。
说回公众号的版式设计,虽然每期都是由负责的老师自己决定,但基本上“清雅”“朴素”是我们共同追求的风格,这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基调。
果断决策
相信他人
此外,还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决策者要有判断力,关键时刻直接给指示。我自己在审核的时候从不纠结,会直接说哪个应该在前,哪个应该在后,这个图片不太理想,让他们去调。这个过程中,有的老师也展现出了特别的艺术创造力,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审美。
二是做的人不能有心理负担。比如我生日那天的小视频是小美老师剪辑的,她内心特别轻盈,心无挂碍,没有那些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比如“这么做胡老师高兴不高兴”“会不会把她拍胖了”……所以做起来果断且高效。正是因为我们这里不需要考虑这些,大家都能从大局出发,所以做起事来相对简单一些,做得好看,也做得轻松。
04
/
05
04
/
05
4
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保育与教育》杂志:
我们发现,花草园的孩子也好、老师也好,都出口成章,而且都特别有深度。比如今年“清明”的那一期推送(点击链接),孩子们讨论的话题从清明是什么样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做些什么,到祖先是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再回归现在的生活,从而产生对过去的感激……孩子们有这样的思考我不意外,但并不是所有幼儿园都会从文化乃至哲学的角度对清明有如此深刻的梳理。所以,这个问题虽然是从公众号切入,实际指向的却是一所幼儿园的文化和哲学观,但同时又不得不落在技术的层面:幼儿园老师如何实现哲学思考的从无到有,又是如果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图片、文字、行距、标题、色彩等体现出来的?
通向心灵
才能直击本质
的确,孩子们说的话常常深刻得让人惊讶,甚至有人觉得那些话是我们加工过的。实际上,孩子的话是加工不出来的,因为你根本就想不到,怎么加工呢?
不过,老师们的确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和孩子互动,怎么从一日生活中抓取信息并记录的,这些能力需要培养。我们每周都有业务学习和教研,但不太谈谈具体的问题,因为具体问题个人都能解决,只是方法不一样罢了,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心灵的问题、哲学的问题,这才是基础。
让自己成为沃土
慢慢培育,等待成熟
当然,把哲学观变成一种外化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时,管理者的做法就很重要。既不能训诫,也不能批评,而是要慢慢去培育——设想自己有个器皿,或者有一片土壤,把这些人和事养起来。
有的人可能养了三年才能长好,有的人可能得五年。但你不能急,因为这是个做慢事情的行业,不应该有那么高的淘汰率,不能感觉不行就换个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等,让种子慢慢发芽、长大,然后给它发挥的空间。
在标准的基础上
尊重个体差异
有的人审美不行,也许他的创意很好,而创意才是首要的。上上周有一期我们没有推送,那期是两个新老师负责的,她们模仿一位网红旅游博主,做得看起来似乎很高端,但我看完之后觉得不行。花草园的公众号能做得这么好,是因为眼里一直有儿童,我们满怀深情地注视着儿童。但那个片子里有太多成人的视角,所以必须放弃。
技术层面,我们有一个给新手的文档,描述对图片、文字等的要求,做好之后有一个人来把关,只要符合共同约定的标准,就可以发布。
让自己成为
最后的质量屏障
我们这里有能做到95分的老师,也有做到80分的老师,但我的态度是“差不多就行”,所以管理者的心境也很重要。很多幼儿园的公众号做不好,是因为负责制作的老师压力太大,领导总是不满意。我的做法是,老师做不出来的时候,要么放弃,要么直接上手改。
05
/
05
05
/
05
5
持中守正
应对变化
《保育与教育》杂志:
有一种说法,现在已经不是公众号(图+文字)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慢慢都已经视频化。虽然说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形式如何,内容始终是最核心的,但这种变化还是会影响到真正做这件事的人,比如技术更新、对呈现方式的思考等,花草园对此会有什么举措吗?
文字是有力量的
这是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
我们这两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短视频的出现对阅读的影响确实很大,但文字的力量是动人的,图像永远无法取代。文字的留存性强,它带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动人。其实我们做的视频质量也很高,但它始终不能像文字那样有力量。所以,虽然也有不少人喜欢我们的视频,但我们暂时还不想走这个路线。而且做视频很耗时,老师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但如果个人爱好想做,幼儿园也非常鼓励。比如我们的厨师,早晨一来幼儿园,看到雨中的幼儿园太美了,他就拍一个短视频发出去,我们都觉得特别好。未来我们想把短视频做成这样的风格:日常、生活化。
我们是一个
很朴素的幼儿园
我们不想做网红幼儿园,更不想被捧上神坛,花草园只是一个很朴素的幼儿园。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没人看了,这也很正常。对我们来说,做这件事本身已经拥有了快乐。
我们也没有 “偶像包袱”,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乘物以游心”,微信公众号也好,短视频也好,都是“乘物”的过程,目的是让大家追求一个个幸福的创造时刻……
END
图书推荐
花草园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活动案例
均被收录在
《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
——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丛书中??
更多生活化课程背后的思考
您可翻阅《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
——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一书??
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
这两套丛书
??????
《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观》一书已售罄
等待下一次上新?
温馨提示
如果你想及时收到来自“胡华名师工作室”的推送提示,推荐你通过“在看”“留言”或”星标“”分享“等方式,让微信后台的算法记住你的喜好。??
版权声明
本文系胡华工作室原创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需授权。
思想的形成,需要时间,也需要心血。
反对抄袭,反对洗稿。如有借鉴,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同时将在公众号上对抄袭者予以曝光。
编辑 / 张芬老师
日期 / 2022年05月27日
● 推荐阅读
幼儿园微信推送制作的8条建议
2017年04月14日
经验分享|花草园的微信推送是如何制作的?
2020年04月07日
学前教育宣传月|我们的思考与探索—“领会精神,积极行动”(内附讲座视频与文字)
2022年05月20日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胡华-名师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ID:
Huhua-Edu-Workshop
自然|灵性|趣味
点击“”
购买《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