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园长
不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也应承担着成为教师们“导师”的重要职责
这几年
我一直保持着和教师们
“面对面”对话的习惯
【对话】
方式
-每周一对所有教师“教育笔记”浏览后的文字指导-
-每周三中午教研学习-
-每天与教师们的“面对面”交谈-
还有
-每周日晚,幼儿园的“微信读书会”-
……
本期话题,我们将近一段时间来,我和教师们对话中的部分观点进行了整理,按照教师的认识进行了排序……
学会做一个有弹性的人
chapter 1
当你能接受你的不好,才能真正接受你的好;当你能接受你的软弱,也就能接受你的坚强;当你能接受你的无能,也就开始能接受了“能”,这就叫弹性。
当一个人弹性空间越来越大时,你的心就开始变得广阔起来,不会受一些外在事情的影响。因为任何事情,再大也大不过你的心了。“心比天大”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修这颗“心”。
2016-10-17
王文雅老师(教龄4个月)
来幼儿园工作刚刚四个月,我能发觉自己内心深处的改变。以前我总把自己武装成很“强”的样子,不能接受自己不好。当不顺意的时候,总是一个人纠结,心很累。现在,我明白了,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要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好,更要接纳自己的不好,才能修成广阔的内心。做个有弹性的人,内心才会更有力量,我真的感觉到了。
马静老师(教龄11年)
还记得我们在做心理小组学习的时候,大家互赠礼物。胡老师说,送给小静一根皮筋吧。我想,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以前,我都是一个缺少弹性的人。有弹性就意味着愿接纳,意味着有胸怀,意味着能“舍”。有所思,就要有所为。虽然还在探索的阶段,终于能有了一丝身心舒展的感觉……
张晓敏(教龄2年半)
作为新人,有很多事情是我没有经历过的,有时候一些突发的事件会让我很有挫败感,会自责,甚至会陷入自己的情绪里,不能原谅自己。听到这个观点时,心里顿时充满了光明。自己做的不好,没关系,先学会接纳自己的没经验、能力有限。当学会和自己真实相处了,才能真正地悦纳儿童。做一个有弹性的人,实质上就是在变中坚持自己不变的那颗初心。
NEXT
新教师成长的三条路径
chapter 2
作为一个新教师,成长之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个教师的成长路至少有三条路要走。
第一条路是“找”到儿童,看到他们、听到他们,和他们游戏在一起;
第二条路是,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看到了关系中的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做内观,将自己与儿童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联结;
第三条路,逐步将这些认识内化,内化成直觉或教育智慧。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一份属于你个人化的东西。它是在观察儿童的基础上,对自我的认知与调整而形成的。这之后,教师才有了可以被称之为专业能力的品质。
当你接纳了自己,借由这份工作和各种情绪完成了真实的相连,也就开始长出翅膀。你就可以扇动翅膀,带领孩子们一起飞翔。
2016-10-31
李美杰老师(教龄4个月)
作为一个刚入园不到半年的新教师,我还在第一条路径中探寻。刚刚参加工作时,我是不会和孩子联接的,时常在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里,孩子们在玩,而我只是在一旁看着。当三条路径清晰地摆在我的面前,我很清楚知道和孩子在一起自己需要做什么,需要完成哪些内观与练习。我需要等待自己的成长。
王钰诗老师(教龄2年)
这个观点让我找到了方向。我发现,自己在最初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只是言语上的交流,而并非是心与心在碰撞。所以时常会有“罩”不住孩子、没能量的感觉。学习了这个观点后,我开始尝试和孩子们交流,尝试和自己联接,之后,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内心。
吴洋洋老师(教龄7个月)
这个观点让我看到了教师的成长路径,也知道了每位老师都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心里也就平静了许多。成长的每一步靠的不是脑子、不是时间,而是一颗接纳真实的自己的心。只有接纳,才能让自己长出自由的翅膀。
NEXT
找到自己的喜悦点
chapter 3
要学会放空自己、放松自己,这样就能找到自己的喜悦点。一旦找到,就会拥有真实的喜悦,也就等于找到了通向自我的路。
2016-10-17
郭佳老师(教龄12年)
这个观点深深触动了我。我曾体察到那一瞬间,当内心发生变化时,快乐便不再仅仅停留于外表,而是由心而生。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喜爱。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喜悦与沉醉。
田悦老师(教龄4个月)
记得,我刚来幼儿园的时候,面对孩子不知所措,整个人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中。尤其是孩子出现问题时,更不知如何解决,头疼不已。后来通过胡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放轻松下来,慢慢地去寻找那些喜悦点。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
豆豆是我关注最多的一个孩子,开始,我都听不太懂他在说什么,也不理解他的行为,这让我很急躁。后来,我放下心中的执念,越来越多的发现了豆豆的善良、可爱。他会帮老师整理书架,总是主动问好,自己穿衣穿鞋很慢,但一直坚持。有一次他在娃娃家玩,我在一旁看着,他端着一盘水果走过来说:“老师,你吃。”看着他那真诚的眼神,手里的水果,那一瞬间,惊讶、开心、感动融于一体,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喜悦。
张蕾老师(教龄11年)
从前,我没有特别去分辨过“喜悦”是什么样的感觉,总觉得和“高兴”、“快乐”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生活中让我特别高兴和快乐的事情并不是很多。孩子们的哭会让我烦躁,而现在的我,能从这些哭泣中找到和他们的共鸣,我仿佛能看到和他们一样脆弱的自己。
“喜悦”的“喜”是一种“所得超过所想”所带来的惊喜感觉。“悦”是一种心怀美好期待后实现的心灵感受。当我们心中对生活和他人充满“喜悦”时,就能变得坚强和宽容。
NEXT
渐渐取消二元对立的思想
chapter 4
不要总是想着分出好与不好、合适与不合适、对与不对。当一个人内心变大的时候,就能放下所有的二元对立,拥有更广阔的胸怀。大家要慢慢体会二元对立思想取消后的感觉。
2016-10-17
唐彬老师(教龄4个月)
记得我在教育笔记里评价过一个孩子的行为。胡老师在教研会上指出了我的问题。当时就深受启发,感觉自己并不真正理解孩子,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这个观点,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面对孩子,要摒弃时刻去评价的这种思想,拥有一颗宽容开放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郭佳老师(教龄12年)
成人总是习惯于去评判事物的好坏,对错……教师尤是。但我们好像从没有想过孩子们是怎样看这些评判的。当那颗“分别心”始终在胸口时,是不能真正向儿童致敬的。只有放下那颗分别心,才能离儿童越来越近……
张芬老师(教龄2年半)
当我们简单粗暴去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只剩下两种情绪,“高兴或难过”。我曾经一度被这样的评价逼到了死胡同,但当时并没有觉察到原因。直到胡老师讲到“二元对立”这个观点,我豁然开朗。
我找到了自己的“症结”,尝试打破二元对立的时候,我发现了穿梭在“二元“之间更多的可能性。而那些可能性让我期待,也让我惊喜……
NEXT
时常保持空杯心态
chapter 5
如果教师内心澎湃着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会让你无法保持镇定,也就无法看到外界的美好与真实。
2016-10-17
吴洋洋老师(教龄7个月)
只有空杯的心态才能更好的呼应儿童。执念太多,很多美好的东西就感受不到了。当我放下自己的执念去细心感受时,我发现孩子们真的像星星一般,点缀着我内心深处的世界。
张芬老师(教龄2年半)
满则溢,当自我太大的时候,要空下来。空是一种对自我的弱化,空是一种等待的状态,空包含着即将到来的无限可能性。
田悦老师(教龄4个月)
每一个人都如同一条河流,如果心中有太多的繁杂的纠缠,内心就会堵塞;如果是心无旁骛,内心就会流动起来,更多美好的东西才会照进来。
这种空杯心态不但会让自己放轻松,身边的人也会更舒服!
NEXT
安心、安然的工作状态
才是我们倡导的
chapter 6
如果赶目标,是走不好路的;如果显能,也是走不好路的;如果努力,也未必能走好。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没做好,恰恰是因为太努力了。因为努力是向外走,用的是力量或谋划。若是用心,心恰是在宁静里,在干净里,在恭敬里。
2016-10-31
田巍老师(教龄12年)
胡老师这段话,让我想到以前自己走过的弯路,越是向外追求时,感觉越累,越是会心生抱怨、贪婪……苦恼繁多,当我试着向内看时,天地瞬间宽广,心里再无缠绕了,人也变得轻盈流畅起来。
张焱老师(教龄11年)
就像胡老师说的,这份工作不是靠能力,靠的是心力,能力在外,心力在内,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修炼。从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也逐渐找到了那种安静的感觉,隐隐的有种“岁月静好,静待花开”的意味。
在孩子的眼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得不说,孩子都是我们的老师…
NEXT
追寻自己的直觉
chapter 7
直觉是什么?直觉是来自高维的信息。直觉是综合了多维空间之后而产生的一种力量。直觉有两种,一种人的直觉是非常敏锐而优雅,如艺术家;而另一种人的直觉非常拙朴,如同工匠,这两种都是特别棒的。
2016-11-7
田巍老师(教龄12年)
这个观点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接纳自己当下的感受与判断,相信直觉。我们从小到大学会了用各种方式“拐弯”,越来越忽视在情境下自己身心的感受,这样就是一种隔绝,它阻断了我们与自己与世界的流动感,这时的我们也就成了非真实的人,也就丧失了力量,何谈教育呢?
晁妍老师(教龄1年半)
直觉就是本能。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会被孩子打动,他们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眼睛里瞬时的一闪亮光,语气里的一丝期盼,我都希望自己能捕捉到……随着我们日积月累的互相陪伴,我越来越依赖这种直觉,就像我和孩子之间的默契,我们在用心灵互动,真诚又纯粹,美好而温暖。
NEXT
感受联结的力量
chapter 8
我越来越喜欢强调一个教师内部情感的流动和内在的童年模式对这份工作的影响。
当这种联接被主动完成的时候,教师身上会有一种专注的力量,她心无旁骛地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呼应儿童,如同呼应着自己的童年。
2016-11-21
王海霞(教龄9年半)
我们把自己埋藏的越深,就离自己的意识越远,也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当我们试着去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他们,呼应他们的时候,第一道要跨过的坎就是自己。
当我真的对儿童有兴趣,观察他们的时候,内心深处被埋藏的情感就会被渐渐唤醒,我自己似乎就如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般,整个人都会慢慢温暖起来,柔软起来。
田巍老师(教龄12年)
喜欢这个职业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帮助我与过去的自己“联结”,不断体察自己内在的小孩儿的心声。与孩子相处的时光中,我经常能想到自己儿时的经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点滴都浮现出来,那种儿时的困顿、期待、欣喜之感也瞬间清晰,好想再回到童年把所有的缺憾都补回来,沉浸在游戏中“疗愈”自己。
当你愿意变成一个孩子时,就有了“重走童年、永葆青春”的机会!
to be continued
名 师 视 角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具有哲学思考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很好的课程决策。这样的发现,使得我们将教研工作逐渐引向了对教师哲学思想的建构上。
我们认为,注重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管理者间的对话过程,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这一情境有很多个人对生活经验、生活感觉、价值观的投射。当我和教师们展开“对话”的时候,也是我们教育世界、生活世界、精神世界的一次生动而亲密的接触。
英国思想家戴维·伯姆说,“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
对话可以如此美好,那就让我们暂时忘记北京今晚八点的重污染红色预警吧……
编辑制作:周冉老师;
欢迎“留言”评论,期待您的参与!
“一个园长和她倡导的幼儿园教育”
微信号:Huhua-Edu-Workshop
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胡华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