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优缺点
如果有人问你
“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缺点有哪些?”
你会如何回答呢?
不挑食
善良
粗心
专注力差
胆小
容易害羞
有爱心
勇敢
喜欢交朋友
爱帮助他人
这一周,
中班的孩子们
围绕着“我的优缺点”展开了讨论。
对于优点和缺点,
孩子们又有哪些不一样的认识呢?
|
初认识
优
缺
点
什么是优缺点?
优点是……
宝音:我们做得好的地方。
陆立铭:优点就是很优秀,表现得很好。
卿慕雪: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优点。
缺点是……
易梦泽:别人能做但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章子琦:明明知道在做不好的事情,但是还停不下来。
刘一辰:自己做得很好,但还需要进步的地方。
那么,你的优缺点是什么?
我的优点可以是……
喜欢并坚持在做的事情
李浚驰:喜欢交朋友。
姚成熙:喜欢看书,喜欢画画。
王一鸣:喜欢研究各种有意思的东西。
一些好习惯
傅祺翔:愿意帮助别人。
胡沐卉:上课能够认真听讲。
丁澄澄:很会收拾房间。
池芊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我有很多的优点,
说都说不完。
——章子琦
”
我的缺点有……
陈思诺:很爱哭。
康新昂:有时候会发脾气,还会摔玩具。
季枫凯:有点挑食,不爱吃胡萝卜。
郝迦南:做事情很慢。
田学松:爱看毁眼睛的电视。
李之昕:游戏时不注意安全,总让自己受伤。
看来,
每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都有很客观的认识嘛!
那就一起来记录自己的优缺点吧!
▼
再认识
优
缺
点
绘制一棵自己的“优缺点树”
@瞧,这是我的“优缺点树”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凌慎徽:在说自己优缺点的时候,我不知道都有哪些,但是画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了。
吴凯恩:我以前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但是我只画了自己的优点,我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但是不希望被别的小朋友看见。
王亦奇:我能很清楚地认识我的优点和缺点,把它们都画下来之后,我也一边画一边想到了让缺点变成优点的方法。
对于我身上这些优点和缺点,
爸爸妈妈有什么想说的吗?
点击下方视频一起看看吧!??
爸爸妈妈眼中我的优缺点
你想种一棵自己的“优缺点树”吗?
你能接受家人对你的看法吗?
优点和缺点绝对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
思辨
优
缺
点
缺点一定不好吗,它会一直存在吗?
刘晓玥:有的缺点不好,因为有的缺点可能会伤害别人。
赵泽菡:缺点只是会让你遇到一点困难,只要改正就好。
胡沐卉:缺点会一直存在,如果你不严格要求自己,可能就会犯错误,缺点就出现了。
李浩霖:缺点不是一直都在,它会慢慢变好的。
郝迦南:缺点不会一直存在,因为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缺点变成优点?
王语含:多学习。
李沐泽:心里不要总想它,也许缺点就消失了。
白锦宜:努力,别放弃就会改掉。
张悠然:学会控制自己,慢慢改正。
宝音:我们从小朋友变成大人之后,缺点自然就会变成优点。
孙士一:可能你身体里的优点和缺点正在“打架”,优点“战胜”缺点以后,优点会变得特别多。
“
有些缺点
是不需要战胜的。
——张悠然
”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全是优点
秦瑞:我想成为一个全是优点的人,因为这样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很好的,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江砚迪:因为我画画很好,空间想象力很好,我本来就有很多优点,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点。
刘一羲:我要一直把这些优点保持下去,成为一个很好的人,成为一个明星。
全是缺点
王梓祎:我想成为一个全是缺点的人,这样所有的人都会看到我,每一个人都能看到我。
王一鸣:我要成为一个全是缺点的人,我的缺点就是有点淘气,淘气一些也不算什么,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
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刘晓玥: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样平衡一些。
刘启轩:人要有好的地方,也要有不好的地方。比一比就可以知道自己不好的地方,才会进步。
陆立铭:我想成为又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个样子的。
杨君恺:我觉得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才是一个真实的小朋友。
究竟什么才是一个人的优缺点,
也许与习惯有关,
也许与性格有关,
也许与时间有关。
但对5岁的孩子来说,
这些只是成长中必经的挑战。
▼
特别的推荐给“特别的你”。
这本书里的人们每天都在给别人“贴星星和灰点点”,你猜“星星和灰点点”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回看这篇推送里的照片,你知道孩子们在做什么了吗?
1
不同颜色的星星代表我的优点和缺点
2
有时候别人会发现我的优缺点,就会给我贴一个“星星”
3
旋转、跳跃,只要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些“星星”都会掉下去
4
扔掉优缺点的标签,我们只做我自己
在不同人眼中,
优缺点的标准可能会不一样,
但优缺点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认识自己也包括认识自己的缺点,
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缺点,
对孩子们来说,
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认识?接纳?寻找改变?坚持做自己,
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
孩子们一直在学习着。
我们都不是“完美小孩”,
但这也没关系。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特别鸣谢 | 中班所有家长们
素材提供 | 中班组教师
视频&编辑 | 李美杰老师
日期 | 2019年4月18日
成为我自己
我们在一起
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