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保
预防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让幼儿远离疾病,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染病防控是幼儿卫生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园始终遵循“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宣传”的工作原则,抓重点,求实效,扎实细致地做好幼儿传染病防控的各项工作。
下面花草园电视台为您播报一则重大新闻
为了有效预防秋冬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室特邀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的郭红革大夫为全园教职工们带来关于《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的专题讲座。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重点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专题讲座
时间
2017年10月20日,中午13点;
地点
花草园感统教室;
主讲人
郭红革大夫
曾坐诊于安贞医院儿科急诊
现为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
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大夫
参与培训人员
全园教职工
跟随小编一同走入讲座现场看看吧!
讲座中,郭大夫就手足口病、水痘、诺如病毒,病毒性感冒等常见传染病,通过课件展示和案例讲解以及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和保育员进一步了解这几种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鉴别诊断、预防措施及病儿护理知识,让教师做到更好地护理幼儿。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郭大夫传授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小妙招吧!
划重点:常见的传染病
都有什么样的症状和体征呢?
应如何预防控制?
此技术贴,全程高能。
您阅读完,大概需要七分钟。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是病毒中有名的“变身达人”,也称作“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每年冬季,很多地方每10人中就有一人会患流行性感冒。
发病急。起初有咽痛、头痛、乏力等症状,继而高烧、寒战。有的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出现咳嗽、气促、喘等肺炎症状;还有的病儿出现嗜睡、惊厥等精神症状。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
一般人就医后静养一周左右就能痊愈,而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如果患了流行性感冒,病情可能会加重,所以一定要注意。
护理与预防
▲护理
病儿的居室要有阳光,并保证空气流通。高烧时要卧床休息、多喝水,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降温。饮食要有营养、易消化。选用板兰根、紫草、金银花、黄连、连翘、黄苓等药物治疗。
▲预防
1
时刻保持双手清洁。当双手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用肥皂或清水洗手;
2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并妥善弃置口鼻分泌物;
3
避免幼儿和教师带病上课(班)。若有幼儿或教职工出现发热症状,应居家休息。体温恢复正常、其它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复课(班);
4
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护理患儿后要洗手。可服用板兰根冲剂预防。
▲标准洗手步骤
标准七步洗手法,一起学起来!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会附着在手或者食物等上面,通过口腔进入体内。之后,诺如病毒会迅速繁殖,导致患儿出现呕吐(呈喷射状)、拉肚子和腹痛的症状。
护理与预防
▲预防
关键在于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具体来说:
1
康教育:教育幼儿注意手部卫生等卫生习惯的养成,餐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饮用生水或不洁净水。
2
饮食安全:做好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食堂食物应该彻底煮熟,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
3
严禁带病上课(班),若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居家休息。腹泻或呕吐病例症状消失后3天方可上学上班。
4
若教职工或学生在园内呕吐、腹泻,呕吐物/粪便必须按照先消毒、后清理的步骤立即处理,疏散周围无关人员,处理人员必须戴上手套及口罩,事后必须彻底洗手,如果呕吐物或者排泄物污染了床单、被套、衣物等,尽量避免在学校内清洗,立即装入塑料袋中并密封,由家长带回家中单独消毒和清洗。
5
及时报告:严格执行晨午检、缺勤登记及原因追访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病例异常增多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快速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传染力最强的病毒。根据临床验证,感染了麻疹病毒的人基本上都会患上麻疹。注射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皮疹。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
护理与预防
▲护理
病儿的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风直吹病儿,空气污浊易并发肺炎。注意眼部、鼻腔、口腔的清洁,要经常用温开水洗净眼屎;用棉棍蘸温开水清除鼻涕;多喝开水清洁口腔。饮食要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但不必过于忌荤油。出疹发烧时,要多喝温开水,若高烧持续不退,可适当吃些退烧药,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抽风。如果皮疹刚露出就色泽淡白或发紫,突然消失或疹子出不透,一般是有了并发症,应及时诊治。
▲预防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岁以下或有慢性病的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护理过患儿后,要晒太阳后再接触康孩子。
水痘病毒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传染力仅次于麻疹病毒,位居第二位。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的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
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的皮疹为红色的小点;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
护理与预防
▲护理
发热时患儿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
▲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隔离期限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手足口病
特征为急性起病,潜伏期3-5 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
除了手、足、口三个部位外,也可能在臀部及肛门附近,起疹子。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
1
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因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要求幼儿用清水和皂液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前、如厕后、当手被水疱或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
3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垃圾桶内;
4
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5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和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
6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7
患儿从发病起隔离2周。待痊愈后,家长须到学校或现住址所在的地段医院保科开具复课证明,患儿持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校。
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1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大人不要在室内吸烟。
2
常常带孩子到户外做适当的运动,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如散步、慢跑、踢球等。
3
避免接触传染源。不到空气混浊、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超市、茶馆等。
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5
营养均衡,合理。按时进餐,不偏食、荤素搭配,粗细粮混吃甜咸适合。
家园合作,可以这样做…
给教师的建议:
病发事例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免发生群体性感染。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水、生菜和不洁食物,以减少秋冬季传染病的各种诱发因素,避免病从口入。
同时建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班级的消毒工作,对幼儿的用品与玩具进行消毒,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而更好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孩子发生不适,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报告班级教师,说明详细情况(包括:体温、就诊医院、医生诊断等等),并按照以上预防控制措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病发期。
秋季传染病来势汹汹,但是它们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们,就能提前做好预防!
爱学习的老师们也就自身关心的保问题积极向郭大夫咨询
精彩
互动
Q1:如果发现孩子的气管中有异物该怎么处理呢?
方法一:
1)患儿取立位或坐位,救护者坐或跪在患儿身后,并将双手环绕在患儿腰部,同时让患儿弯腰头部前倾。
2)救护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处顶住患儿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
3)用另一只手抓牢握拳的手,向上向内快速拉压冲击患儿腹部。
目的:反复快速拉压冲击,直到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来。
方法二: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
成人发生气管异物可以如何自救呢?
拿起椅子,用椅背把手处反复快速拉压冲击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直到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来。
Q2:一直打嗝有什么好办法缓解吗?
方法一:民间常用“吓一吓打嗝的人”的方法,惊则气下,使气下行,从而制止打嗝。
方法二:可以通过点按合谷穴位的方法制止打嗝。(见郭大夫动图)
“光听不练假把式”
动起来跟着做记忆更深刻哟!
通过本次专题讲座,提高了教职工的预防意识,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预防秋季各种常见病,为幼儿的身体康提供了一层有力的保障。对下半年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加强学校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做到坚持早期预防、及时预警、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原则,不断提高处置能力,防止或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最大限度为幼儿的身体康保驾护航。
守护孩子们的康,我们一直在努力!
▼本周食谱,请点击“”
文字编辑 | 郭鸿玉老师、张燕芸老师
图片 | 来自《幼儿康知识绘本》;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部分文字 | 来自郭红革大夫的讲稿
日期 | 2017年10月23日
成为我自己
我们在一起
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