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月的第三周,我们继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与感受美好而平凡的生活。这周我们寻找、探索、发现“声音的秘密”。大自然的声音、小动物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玩具的声音,小朋友的感受力非常敏锐,能很好的辨别出这些声音来。
星期二,孩子们从家带来了能“制造”声音的物品,王彦皓带来的物品很特别——厨房里的盆,厨房里的盆也能“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这一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大家开始纷纷讨论厨房里的声音。
陈 虓:火在锅的底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杨博岩:厨房有咣咣的切菜的声音。
李治渔:叉子,喳喳的声音。
宋子淇:饭煮完了,火灭掉了会发出闷闷地声音。
黄继滢:厨房的剪刀,剪包装袋会发出擦擦擦的声音。
刘旭冉:盐撒到菜上能发出沙沙的声音。
马涵絮:生米掉到电饭锅发出嚓嚓的声音。
马卓新:锅子炒菜发出霍霍的声音。
王彦皓:碗碰到一起发出零零的声音。
跟着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天一起探索厨房里的声音。
星期三一大早,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厨房里的物件一试究竟!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咣!咣!咣!咚!咚!咚!
锅碗瓢盆齐上场,小朋友敲的好卖力。
一阵敲击之后我们来听听小朋友的感受:
杨博岩:我感觉地震了,楼都塌了。
陈 虓:我感觉到了心在跳。
刘宇谦:我感觉很好玩。
李治渔:我像吃了橘子一样,心里美美的。
孩子们沉浸在自己“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很是享受。于是,我们将孩子们制造声音的过程放在了电视上,请孩子们观赏。这时候孩子们的反应不一样了。
赵嘉慈、周心然、秦尔东捂起了耳朵。
刘旭冉:我觉得有点吵。
紧接着很多小朋友表示很吵。
孩子们跳出刚才沉浸其中的感受,认识到制造出的声音并不都是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就是噪音。
那么这些东西能否制造出好听的声音呢?我们欣赏了一段韩国“乱打”秀,以大型厨房为舞台,通过4名炊事员为结婚宴做菜的过程,利用捶打厨房(盆、勺、碟等)内容构成。这些厨房用具所发出来的声音很有节奏感,有明显的旋律。原来有节奏的敲击就能变成好听的声音。于是我们重新再来,那么什么是节奏呢?
鸿玉老师示范了一个,小朋友都很聪明,立即也来创造节奏。
经过一番练习之后,重新来演奏。我们选取了节拍鲜明、简单的《小星星》来演奏,效果果然不一样!
声音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通过今天,我们知道如何将不好听的声音转变成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的感受力是敏锐的,能够清晰地表述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打开耳朵聆听,慢慢感受,孩子就能够感觉音乐的概念和架构,进而表达感受。透过实际的操作和聆听,去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质和特色,辨别音色提升感受敏锐度。
星期五的畅游日,我们继续寻找神秘园里的好声音!
郭鸿玉老师记录 小二班 2014年11月27日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