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提出:幼儿园性别教育是社会性认知的目标之一。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幼儿发展中要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外在特征是什么,到了大班对于还有丰富对不同性别角色职业的认识,了解性别的差异。
“老师,今天我和涵涵约好了一起玩娃娃家,我是妈妈,他是爸爸。”“老师,我喜欢希希,我长大要和她结婚。”有趣的童言从顺八园大一班的娃娃家传了出来,孩子们开始了快乐的区域游戏。从他们稚嫩的童言童语中,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已经开始对男女性别、角色区分有了明显的兴趣,为此班里开展了一次《男女有别》的活动。
活动的开始,我们改变了以往男女混合围圈坐的活动方式,这次男生和女生分开面对面坐,这样更能让幼儿更清楚男女生的差异,便于孩子们更细致的观察。一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让男生们笑开了花,也让活动进入了高潮。活动中,男孩、女孩三分钟的观察时间,让孩子们更加细致的观察外貌、穿着、衣服的颜色、动作等。
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以男孩、女孩轮流的方式开展的,女孩优先。女孩说:“男孩的都发都特别短,还没有我爸爸的头发长呢。”“男孩喜欢蓝色的衣服,上边有的是字母。”男生说:“女孩喜欢漂亮,她们都是长头发。”“女生的衣服都是粉色的,衣服上还有亮片。”孩子们都摆出了风格大不相同的造型,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活动结束后,班里所有的孩子们都变得更加融洽,男孩更是像个“小绅士”一样的谦让女孩,女孩也愿意和男孩一起玩。
对于性别教育,老师和家长是要正确引导,在孩子性别意识萌芽的关键期,让孩子们认识到分人有性别之分,有男孩、女孩,让孩子们以不同的视角认识世界。您看,我们顺八园大一班的孩子们不仅关注到性别的外在不同,还讨论出男女的社会角色、品质、性格,“男孩是勇敢的、独立的、有责任心的、聪明能干的,女孩是温柔的、文静的、善解人意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应该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孩子们更康、阳光的成长。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