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寒较昨宵多
一点禅灯半轮月
黄叶丹枫客里过
秋风吹尽旧庭柯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关于立冬的来源,一开始出现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典籍中,书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
立冬时节既然是作物收成和动物冬眠的季节,也代表着冬天的草木已经凋零,万物已经进入冬眠状态,都在蛰伏等待春天的来临,然后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一、立冬习俗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古有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康过冬。
二、娃娃过立冬
幼儿园一直以来都在对孩子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清润教育,孩子们在立冬到来之际,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诗歌、故事、种植和亲子等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1、二十四节气歌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古诗
学习古诗,从诗中感受立冬的美。
《立冬即事二首》
(其一)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3、种植活动
民间有“地不冻、只管种”“冬前小麦一根针,来年产量800斤”的说法,这说明以前小麦晚播现象也时有发生,也说明了小麦在土壤没有结冻前,仍然能够播种,冬前小麦分蘖少,只要春季返青后加强管理,而且只要管理得当,产量并不会受太大影响。因此,青年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开始抢种最后一批冬小麦啦。静待明年的丰收。
翻土
播种
浇水
4、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不让小耳朵被冻掉,大家包饺子吃喽。
三、饮食
饮食遵循 “ 滋阴潜阳、少食生冷”的原则
1、饮食宜清淡,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都是立冬后比较适宜的饮食。此外,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坚果是指油脂多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时,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2、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A、C等的摄取,可以增强人体对抗寒冷的能力。
四、运动
运动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专家强调,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身体锻炼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
立冬了,跟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滚轮胎
撰稿:张贤 李静 李尚
制作:袁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