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孩子们清脆甜美的小童音把这首《村居》读得别有一番趣味,也为今天的主题活动拉开了 “帷幕”。
放风筝是孩子们春天里最熟悉和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可对于风筝孩子们了解多少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可是非常擅长寓教于乐的。
1、 从“风筝”的演变引入传统文化
“同学们,‘纸鸢’是什么?”,“为什么风筝叫纸鸢呢?”,“为什么要春天放风筝?”老师循循善诱到主旨问题上来,高举的小手,积极的发言,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从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风筝开始,从“木鹞”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子,到“木鹊”、“纸鸢”再到“风筝”,李老师一一生动讲解,其中穿插历史故事和古代造纸术的小知识,讲解期间为了活跃孩子们的思维,不时得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比如:“为什么风筝支架不再用木头了,改用竹子了?”,“为什么现在的风筝不用纸做了而改用塑料布了呢?”,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应,各抒己见,妙语连珠;答案也丰富多彩,其中也不无道理,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却又秩序井然。
2、 由“风筝”种类引导孩子善于观察
“孩子们,你们看到的风筝都有什么种类?”,这个问题可引来孩子们的话题点,大家纷纷举手描述。
“你们看到没有,几乎我们所说的绝大多数风筝都有一个相同点?”,老师问道,
“怎么会?不一样啊!”,小朋友们不解。
老师用手捂住风筝的一边,再指另一边,反复两次,终于有人回答:“是左右一样的!”。
啊,是左右对称的!作为家长我也很吃惊,我也没发现这个特点。“待会儿,做风筝时,小朋友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风筝模子也是对称的,待会儿画画时也要注意到这一个规律啊!”,不得不佩服老师们的细心引导,带领孩子们认识风筝,观察风筝,总结特点,再到动手做风筝,每一个环节看似自然轻松,但是包含用心,无形中教导孩子善于观察事物,总结事物,培养做事的规律性。
3、从看“风筝”到动手做风筝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展示,孩子们见到过的风筝可真是不少,可是拥有一架属于自己制作的风筝该是件多有趣,多有意义的事情呢!老师带着孩子们用简易的材料讲解风筝的制作,再和爸爸妈妈一起为白色的风筝涂上春天的色彩。
爸爸妈妈们帮宝宝铺桌子,开颜料盒,剩下的都是宝贝们自由发挥啦。只看孩子们,或是洋洋洒洒,或是小心翼翼得在给风筝上色涂绘,原本的白色风筝不一会儿变得五颜六色,画面丰富多彩,有绿色的大树,美丽的花朵,有绚丽的七色彩虹,有可爱美丽的美人鱼,还有五彩翅膀的花蝴蝶……,孩子用自己眼中春天的颜色,描绘他们的风筝,即发挥自由性,又不失风筝的特点。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度百花香。”趁着这万物向上,春风和煦的大好季节,带着孩子们放飞风筝,放飞快乐,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春日美好景象,是件多美的事情!虽天公不作美,天气下起了细雨,但是闭起眼睛来都能想象,春天的阳光下,天空里,飞舞着孩子们手中这一群可爱多彩的小风筝的场景。
此次活动重在培养孩子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享受生活,乐于创造的生活热情,增进家庭亲子感情,促进亲子交流,更加强“家”、“园”互动,为孩子们的康茁壮成长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感谢幼儿园老师们对此次活动所付出的良苦用心,感谢她们培养孩子们多观察、善思考、勤总结、爱动手的良好习惯,相信这些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受益匪浅。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