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关系,这个漫长的假期让家长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陪伴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线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见证着幼儿的成长。这次疫情成为了宝贵的教育契机,幼儿在其中获得了很多从未有过的关于生命的思考。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家长们也对幼儿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我们很关注幼儿的心理康和情绪反应。在向家长发放的问卷调查中,一则回答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团团妈妈:
“疫情报道中死亡的事情有些残忍,我们刻意不让孩子接触。”
我们发现疫情似乎唤醒了幼儿对于死亡的懵懂意识。死亡对幼儿来说,不再是远处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每天都在身边发生的事情。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历程,是幼儿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帮助家长认识到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同等重要。
我们及时和家长沟通,对家长想要保护幼儿的心态表示充分理解的同时,也向家长解释了疫情的教育价值。中班幼儿能够理解也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疫情这件事,他们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建议家长的态度要乐观,多给孩子提供正面的信息和引导,将抗疫的积极变化和胜利的信心传递给孩子。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团团和妈妈一起从新闻、网络中了解有关疫情的事情。随着科学短片的观看和知识的输入,团团的情绪也从害怕逐渐到能坦然面对。
在2月15日的师幼线上视频讨论中,团团滔滔不绝地向其他小朋友科普疫情知识:
在和幼儿一起了解疫情的过程中,家长看到了幼儿从“疫情太可怕了”到“我不怕病毒,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巨大转变。家长发现幼儿对疫情表现出“害怕”,或许是因为最初对它并不了解,而不是因为幼儿的心理很脆弱。其儿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疫情。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批同胞和抗疫英雄牺牲了。我们思考2020年的清明节蕴含着不一样的教育价值,或许能让幼儿对生命有更多的感受和理解。在之前的活动中,家长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逐渐开放。结合疫情的背景和正在进行的线上主题活动,清明节或许能成为幼儿进一步感知和理解生命的机会。
我们在家长群中推送相关文章,让家长看到幼儿也有自己的生命观;我们向家长解释死亡教育的价值——认识死亡能让幼儿更加理解和热爱生命;我们还鼓励家长和幼儿聊一聊关于清明节的事情,并将和孩子的对话记录下来,真实呈现出幼儿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就这样,很多家长都在清明这一天和幼儿进行了谈话。他们和幼儿一起默哀,向死去的人表达哀思。
团团妈妈还在老师的建议下把和幼儿对话记录了下来: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幼儿能够理解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怀念死去的人,并且对在疫情中死去的人们展现出了很强的共情能力。
作为教师,看到幼儿的表现也是既惊喜又感动。在对疫情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中班的幼儿能够位思考地理解他人的心情,甚至主动提出不要看动画片,来表达自己对死去的人的哀悼。
四月初的一天,中四班的蚕宝宝从卵中悄悄探出了脑袋。看到一只只可爱的蚁蚕,我们思考这会不会成为中班幼儿生命教育的另一个契机呢?这些蚕宝宝不仅是春天的精灵,也是生命轮回的象征。幼儿在照顾蚕宝宝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探索它的特点和习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经验,更可以亲近并感知一个个小生命的可爱,感受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意义。
在之前的疫情讨论和清明谈话中,我们发现家长已经看到了幼儿对于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对生命教育也抱持着越来越积极、开放的态度。关于疫情的讨论,让家长们看到了幼儿面对疫情的勇气;清明的谈话,让家长们认识到了幼儿对他人的共情能力。在幼儿照顾蚕宝宝这个小生命的过程中,或许又会迸发出闪光的时刻。
我们在群里分享蚕宝宝孵出来的好消息,让家近的幼儿将蚕宝宝带回去照顾。我们还鼓励家长让幼儿自己照顾蚕宝宝并将养蚕的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其他幼儿。同时我们也在线上持续关注着幼儿养蚕的动态。
其中,团团的故事又一次让家长和教师动容。团团将蚕宝宝领回家后第二天,就骑着小车兴冲冲地去采摘桑叶。他每天都小心地照顾着蚕宝宝:用羽毛帮它们打扫房子;用手帮桑叶撕成小块;半夜和爸爸打着手电筒出去找桑叶……
团团妈妈说没有想到团团能够这样用心地照顾这些蚕宝宝,甚至死掉后都不舍得扔进垃圾桶而是为它们举行了葬礼。在和蚕宝宝的相处中,团团没有将这些弱小的生命当做玩物一般轻视,而是真心地爱护它们。
因为在前期的疫情和清明节中感受了死亡,幼儿对生命意义有了更深的感受。他们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小生命,用自己的行动珍惜着它们。这让我们看到了幼儿对生命的谦卑和敬畏。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文:曹颖
编辑:曹颖
审核:鹤琴公众号团队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市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