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入学准备小攻略
也许很多家长觉得,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么学习上作好准备的方式就是超前学习。因此迷信机构宣传,将入学准备等同于超前学习“拼音”“写字”“奥数”,甚至安排了满满的寒假“赶赴”各种机构上课。
其实,适应小学生生活所需的相关能力非常适合在生活中培养,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生活和游戏中的练习来解决。利用这段超长假期,家长不妨带着孩子这样做。
在家务劳动中培养任务意识
相对于兴趣主导的幼儿园学习,小学的学习不仅需要付出心智的努力,还需要有一定的任务意识。也就是说,孩子们不仅需要记得每天完成若干学习任务,而且在面对一些“不好玩”“有点难”的学习内容时,也要能坚持完成。对于家长来说,与其每天逼着孩子学习,不如鼓励孩子坚持每日一项家务劳动,这是最自然的培养任务意识的途径。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很多,如:擦自己的写字桌椅、打扫自己的玩具房、扔垃圾、帮妈妈晾衣服等。一个懂得“坚持完成”的孩子,入学后很少会“作业拖拉”。
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学会管理学习用品
一入小学,丢橡皮、忘作业本是很多孩子的家常便饭,小书包、课桌抽屉常常是乱作一团。相反,平时习惯于自己整理玩具柜和书架的孩子们却很少有这样的问题。试想,书架上几十本书能按大小整齐排列,玩具每天都能分门别类整理好的孩子,怎么会收拾不好自己书包里那5、6本书和若干本练习册,收归不好自己的文具盒,忘记自己的小水壶呢?所以说,与其入学后每天为乱糟糟的书包烦恼,家长们不如从收归玩具入手,培养管理物品的能力。
在亲子活动中练习听指令行动
小学生活需要大量的听指令行动。上课学习自不必说,排队、用餐、收归等集体行动的生活环节,更是会遇到很多“连环指令”。比如:“下课后,请小朋友们先做XX,再做XX。没有完成XX的小朋友,还要记得回家XXX。”或者“把拼音抄在1号本,回家默写在2号本,别忘了把3号本给爸爸妈妈签字……”许多孩子就这样被老师的指令绕得晕头转向,做了这个忘了那个,写错本子、写错内容更是家常便饭。其实,家庭生活中的大扫除、厨房备餐、亲子游戏却是“一对一”练习“听指令行动”的绝好机会。在亲子互动中,家长可以从单个指令开始,鼓励幼儿听清指令并按指令快速行动,慢慢过渡到连续多个指令孩子都能有序完成。
在生活自理中为独立面对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失去了幼儿园教师的“时刻关注”,在生活方面面临着很多挑战。孩子会不会及时穿脱外套、记得喝水、午餐吃得怎么样、课间活动怎么安排、离开教室如厕会不会不习惯,这恐怕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与其入学后担心,不如在家中学习生活自理吧。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列出睡前需要做的若干件事,包括自己准备睡衣、刷牙、洗澡、换衣服、读(听)睡前故事等,列出后贴在卧室门口,并约定每天定时完成。幼儿在每天独立完成睡前(或晨起)几件事的过程中,培养有序做事的习惯,为独自面对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在运动和手工活动中锻炼书写能力
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估计是很多家长的期待,不少孩子从小班开始学写数字、中班学写汉字。然而,书写能力不仅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关,手眼协调、运笔能力也至关重要。一个画画运笔流畅、涂色仔细均匀、剪刀使用灵活、折纸美观整齐、大小肌肉运动都很协调的孩子,往往都容易练出一手好字。所以,与其每天20分钟的练字,不如每天40分钟的运动+手工+绘画,既有趣又容易坚持,效果反而事半功倍。
在“约法三章”中学习自我约束和规则意识
小学生活中的各种规则比幼儿园多了不少,有关于学习的,有关于同伴相处的,也有生活管理方面的。比如:上课坐端正、排队快静齐、准时到校早读、课间不追逐等等。这些规则既是学习的保障,也是有序集体生活的必要。规则意识薄弱的孩子,恐怕入学后家长难逃班主任的“告状电话”。其实,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规则,比如“看电视一天不能超过1小时”“冰激凌一天只能吃1小个”“练完琴才能完游戏”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约法三章”如果孩子都能自觉遵守,入学适应自然顺畅很多。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明晰合理的家庭规则,并坚持督促孩子执行,最终让孩子做到主动遵守、自我约束。
在关爱、体谅家人的过程中学习融入集体
孩子是在群体中学习和成长的,融入班集体,交到好朋友,是孩子开启愉快的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在家庭中,引导幼儿学习关爱、体谅家人,能帮助孩子充分积累人际互动的经验。一个在家庭生活中有同理心、懂得关心和共情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也会懂得“有事报告时看到老师正在忙,我就耐心等待”“同桌忘带餐巾纸,我借给她”“自习课要小小声,因为不能吵到别人”……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大班的孩子们已经能够理解这场“战役”中人们的各种守望相助,在此基础上不妨帮助大班幼儿“同理”新闻中的积极情感,在这场疫情的人生大课中学习关爱家人的具体方法。
总之,家长不如把这段时间看作是一个推动孩子成长的“契机”,在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用耐心和智慧和孩子们一起为拥抱全新的小学生活作准备!
(作者:蔡菡)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