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头”,“青馒头”,“我古喜你”……最近,走进无锡市实验幼儿园总能听到孩子们用无锡话交流,还不时翻看着一本本神秘的小书,遇到不懂的还会主动向同伴和老师请教,到底是什么书这么吸引人呢?原来是孩子们为了学说无锡话,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无锡方言小书》。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接触方言文化,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在中班开展了经历学习活动“倷伲来讲无锡话”。自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和老师、爸爸妈妈一起重拾无锡方言,推开了一扇了解无锡文化的门。
为了更好地学习无锡话,每个孩子们都在家人的协助下,为自己准备了一本个性化的“方言小书”。用绘画、剪贴、照片等方式记录了自己学会的无锡话词汇、儿歌。有无锡方言基础的孩子,还搜集了方言中的经典词语、学习了较有难度的句子和歌谣,有的甚至爸爸妈妈自编方言童谣和孩子一起学;周围没有方言环境的孩子,也从学习简单容易的词汇开始感受无锡方言。在制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方言小书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用多种感官和渠道学习着、感受着无锡方言。
在不断丰富“方言小书”的过程中,幼儿园、家庭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向老师、同伴学……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庭中没有方言环境的孩子,邻居、父母的同事、朋友也都成了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许轩伟妈妈告诉我们,他们全家都不会说无锡话,为了和宝宝一起学说无锡话,她先用微信语音用普通话把想学的无锡话发给同事,同事再用无锡话回发给她,然后全家跟着微信语音一起学习,学会了赶紧记录在方言小书上。我们借机引导孩子们: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向老师、家人请教;向周围其他人学;向电视、广播学;向字典、图书学……
“方言小书” 是让孩子们“看得见”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小书,它成为了“学说无锡话”系列活动的良好载体。孩子们一天天与自己的小书建立起感情,他们炫耀般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小书,同时也好奇地阅读同伴的小书,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成功感。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