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爸爸妈妈会带孩子外出。但由于气温尚低,有的地方甚至冰天雪地,这时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外出游玩,都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到游乐场所或进行爬山、滑雪等游玩项目时,也要留意游乐场所的安全性,并加强看护,防止孩子从高处坠落,跑跳时扭伤、摔伤等。
【应急措施】
1. 扭伤
孩子发生扭伤时,爸爸妈妈自己先不要惊慌,记得要在发生伤害的第一时间,对伤处进行冰敷(如无条件,冷水毛巾也可以),时间不超过1小时,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第二天,可以对局部进行热敷,这样可以减轻红肿,促进恢复。
2. 擦伤
如果伤口小而浅,仅擦破表皮,可用清水将较脏的创面冲洗干净,擦伤的创面不必包扎,但注意避免再沾上水、尘土及其他脏东西,以防止创面感染。
如果伤口小、不流血,可及时用清水清洁伤面,由内向外旋擦洗去污物,涂红药水或紫药水(面部最好不涂紫药水)。
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把伤部抬高,立即送医院处理,必要时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抗菌素。
3. 骨折或内伤
孩子跌倒后,伤骨疼痛,须排除骨折的可能。另外,除了看得见的外伤,爸爸妈妈还要注意颅内及内脏有无损伤。
如果孩子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病情,可以根据其神志和表情来判断:受伤后,孩子神情呆板,反应迟钝,或有呕吐、嗜睡、头晕、头痛,或呼吸动作不均匀、有间歇等,这些都表示病情严重,可能是颅内或内脏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孩子伤及颅脑,可能会出现呕吐,这时要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气管,发生窒息。
预防教育避免异物卡喉
春节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类零食应有尽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们面对这些零食,若进食速度过快,或在嬉笑打闹、奔跑跳跃中进食,极易造成异物卡喉。
专家介绍,临床上咽喉与食道异物常见于孩子和老人。5岁以下的小朋友,由于牙齿尚未发育好,更容易将食物囫囵吞枣吃下去。尤其在节日期间,孩子们玩兴正浓,吃坚果类零食的机会增多。
因此,要避免孩子在吃食时跑跳、嬉笑,尽量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玩具等零碎物品含在口中玩,以免吸入气管,而发生意外。
【应急措施】
1. 如果婴幼儿发生气道异物阻塞,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非常关键。爸爸妈妈应保持镇定,避免孩子哭闹,在等救护车来之前或送医院救治途中进行急救。
有些异物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留在声门外,可以打开小儿口腔,看是否能取出部分异物。
还可以让孩子俯倾并拍背。让孩子俯卧于爸爸妈妈的臂肘上或腿上,头部下垂,爸爸妈妈用手用力拍打其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
或者挤压腹腔喷出异物,做法是让孩子站立前倾,爸爸妈妈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促使异物排出。
2. 如果被鱼刺、鸡骨卡住食管或喉管时,不能用馒头硬咽,也不要用手抠,咽和抠都会造成骨头、鱼刺刺向更深处,甚至刺破食道。异物卡住食道后,要立即停止进食,如卡在显眼处,可用筷子或镊子取出,如卡入位置较深,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陪护监督严防爆竹炸伤
因此,医生提醒爸爸妈妈们,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安全,并看护好儿童,不要让低幼儿童单独燃放;即使带孩子去观赏燃放烟花爆竹时,也需格外小心。如选择安全的观赏地带,最好戴上防护眼镜等,以免被“飞弹”击中;平时也要教育孩子尽量远离鞭炮及带有爆炸性装置的玩具。
对于害怕鞭炮声的婴幼儿,为了避免爆竹的惊吓,爸爸妈妈可以把门窗关好,把窗帘拉上。声音特别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侧卧,用东西遮挡另一个耳朵。
【应急措施】
1. 一旦发生意外,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炸伤流血,应迅速用双手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如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撒布止血;如果出血不止量又大,可用橡皮带或布条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2. 如果炸伤部位是眼睛,则与其他外伤处理方法不同,任何的按、压、揉都必须谨慎而为,以免对眼睛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因此,一旦眼睛被鞭炮炸伤,首先应辨明损伤部位、性质及程度,而后进行以下处理:
(1)凡仅眼外部受伤,眼球无损害者,应注意保持创面清洁,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捂按,以免引起感染。
(2)若伤后仅眼眶周围肿胀而无破口,可立即进行局部冷敷,以消肿止痛,24小时后改为热敷。
(3)若伤口破裂严重,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医院眼科,以便立即进行缝合,减少日后留下疤痕。
(4)若眼部受伤时有异物直接刺入或划过眼球,把眼球扎破,随即看东西即变模糊,并有眼痛、眼睁不开等表现,必须尽快去医院治疗,否则将会造成失明的严重后果。
(本内容转自微信号:河南焦作妈妈亲子协会)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无锡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