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心理
塑造居家阳光心灵
新冠疫情导致长期居家隔离,孩子可能会因为生活常规、外在环境的变化出现一些与平时不同的行为表现,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精神倦怠等现象。
今天我们将为家长们推荐一些具体方法,供家长们参考哦。
1. 身体方面:由于情绪方面的紧张、运动量的减少以及生活习惯的紊乱等,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头晕头痛、睡眠差、食欲差、尿床等情况;
2. 情绪方面:长时间不能出门,有些孩子可能会对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愤怒和烦闷,出现“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等情绪;
3. 行为方面:有的孩子可能会不停地吵闹,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玩具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会对身体过分关注,经常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有的孩子可能变得更依赖家长,原本具备的能力下降或消失。
1. 采用鼓励的方式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成人应鼓励且帮助孩子掌握正确洗手和佩戴口罩的方法,学习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行为等。在建立卫生习惯的初期阶段,孩子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松懈的现象,这时家长不应采取呵斥、吓唬的方式,不必要给孩子增加一些额外的焦虑和压力,最好采用“温和地坚持”的态度,当孩子未能完成上述行为时,家长态度上要保持平和、有耐心,当孩子做到这些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2. 采用游戏的方式
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园发布的居家小游戏、居家运动等活动内容,开展亲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缓解幼儿居家焦躁无聊的情绪。同时还可以请孩子扮演“家庭康小卫士”的角色,监督家人的卫生和疫情防护行为的情况,赋予孩子监督和管理大人的“权力”。孩子通常会对这些游戏性的做法更认同,也能更有效地帮助家庭在居家防疫的时间里,营造欢乐有趣的家庭氛围;
3. 积极正面的引导
让孩子了解医护人员的可亲可敬、辛劳付出和无私奉献,增强孩子对医生的信任,有利于孩子遵守医生的建议。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医学和科学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但科学家仍在坚持研究,不断探索,努力让人类更少受疾病的威胁,所以我们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用科学的方法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害;
4. 成为劳动小帮手
在居家期间,家长可以请孩子居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擦桌子、捡菜、拖地板等,让孩子体会到能凭借自己的劳动,改变居家的环境。同时儿保专家提醒我们,在孩子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时,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骄傲,从而产生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积极想法。幼儿建立了自信,也能进一步形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的性格;
5. 每天给予亲近与陪伴
多与孩子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给孩子传递安全感与心灵上的抚慰。家长在居家办公期间,也应尽力抽出时间,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比如讲个故事,一起玩耍,通过亲近与陪伴,让孩子在疫情居家期间,也能康快乐成长。
关注儿童心理
塑造居家阳光心灵
面对疫情,希望家长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家园共育,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对待孩子,了解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康,有条不紊地疏导不同个性的幼儿因疫情产生的问题,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坚强勇敢、懂得自我保护的种子,引导孩子用智慧来武装自己,促进心理康发展。
浦南幼儿园
撰稿:保组
美编:张雨晨
原创声明:
本文中的活动内容及照片归浦南幼儿园所有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浦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