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
“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
全天候营养膳食项目
媒体实地走访活动
“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是教育承担的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之一。面对市委、市政府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普陀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深化区域“幼儿康教育”特色品牌,率先试点开展全天候营养膳食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将民心工程落地、落实、落细。
11月9日,一场体验活动在上海市实验幼儿园举行,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市教委新闻中心、普陀区教育局、区教育工作党委相关负责人以及二十余家媒体记者等共聚一堂,在这个被孩子们称作“康家园”的幼儿园里,感受普陀学前“康教育”的独特魅力。
小主人们为客人们送上了自己手绘的《康家园地图》,指引客人们入园观摩。
“
激发食趣·欢享生活
记者入园刚好是康小餐点时间。
小班的餐点融合在自主游戏中开展,小兔餐厅里保育员变身兔妈妈,孩子们都是可爱的小兔子,吃过点心的孩子将胡萝卜夹在自己的照片标志下做记录。
中班的孩子们自己选择餐桌和同伴,在“阳光桌”、“长桌”和“景观桌”快乐地分享餐点。
大班的孩子们体验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换上工作服,戴上特制口罩,“小小服务员” 体验合作,热爱劳动。
记者们还注意到,班级中有很多孩子的记录,小主人们也一一介绍着:红色、绿色、黄色的小标记是对餐点的自我评价,争做“光盘娃娃、干净娃娃、文明娃娃”等,也有餐桌礼仪的画语记录,餐前活动等引导孩子珍惜粮食,开展光盘行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寻味食材·感知时节
幼儿园的康种植园中,孩子们捻麦子、刨丝瓜、拔萝卜、挖红薯和土豆、推彻肥料、切配食材……两位可爱的“小张导”带着记者们逛逛阳光灿烂的小院子,说说有趣的种植活动,分享劳动的快乐和满足。
食物从哪里来?
孩子们了解中国人独有的食材处理、储存的方法,也尝试捞泥鳅和螺蛳、用花和叶拓印画画……亲近自然,回归田野。
体验食厨·酿造美味
康家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浸润,开展“二十四节气”营养膳食活动。刚过立冬,在宝宝料理室里,大厨正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立冬节气的小餐点。黑芝麻和山药黑白相间,温润滋补,操作也简单有趣。
另一边的孩子们对自己进行“康体检”记录、选择食材、配置营养粥。也用各种蔬菜汁和面、擀皮,自己包五彩饺子。
共议食话·集结经验
孩子们开会咯!
“周末的晚餐”是今天在宝宝议事厅的“议题”,孩子和老师共同主持会议。
讨论晚餐怎么吃才更康,孩子们记录自己的晚餐,比对“食物金字塔”围绕膳食议题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形成集体智慧。
探究食萃·了解营养
在康活动室里,孩子们在选择、寻找、摆弄、操作、探究中了解营养膳食的奥秘,在游戏中不断加深对康生活的理解。
孩子们在“黄金金字塔”中找寻食材,在“康早晚餐”中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在“种子大银行”中发现食物的奥秘,在“食物秘密站”里观察记录食物的发现,在“食材大搜索”中游历大中国,在“快乐小厨房”里一起烹饪美味……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汲取着康的知识,塑造自主自律的康行为,培育着康的生活习惯,也让全天候营养膳食的理念深入孩子们的心中。
斟酌食方·个性指导
幼儿园为特需家庭开设一对一门诊咨询和校医问诊,为每一位幼儿家庭的营养膳食开展家教指导,提供不同的食方,更精准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康成长。
分享经验·媒体互动
普陀区全天候营养膳食项目的经验分享从《小桃子的一天》开始。每一天都吃得康,孩子们就能康成长。视频中的小桃子,代表着康家园的每一位宝贝,也代表着普陀区的每一位宝贝。
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副处长王纾然主持了媒体互动会。教育局局长唐晓燕分享了《普陀区“学龄前儿童全天候营养膳食”项目介绍》、普陀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周骏蔚分享了《幼儿康饮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顾英姿分享了《全天候营养膳食项目的园本化实践》。
幼有善育,
“善”是更好的照护与陪伴。
优幼“膳”育,
“膳”关乎每一位幼儿的真实生活和康成长。
从优化幼儿的营养膳食为切入口,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着眼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在给予幼儿最温柔呵护的基础上,也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康生活方式。
实在康每一天,是我们对所有幼儿的美好成长期望,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一直坚持做,也终将达成的教育理想。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
我们是温暖的康家园
每一天,
宝贝们都“吃”得
康又快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