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家户户又飘起了粽香
我们也迎来了中华民族
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了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而对于如今大多数的孩子们而言,这个节日就仅仅意味着“放假”和“吃粽子”。但这个传统节日背后蕴藏着深刻节日意义以及丰富的古人智慧,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我们世代铭记以及同幼小的孩子分享。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提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把它和屈原、龙舟、粽子联系在一起。
相传楚王听信谗言将主张抗秦的屈原贬黜流放,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背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屈原提笔挥毫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楚国百姓敬慕屈原,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当然,除此以外,还流传着端午为纪念春秋时期忠良之士伍子胥、东汉救父投江孝女曹娥等等传说。
对于端午节的起源,尽管众说纷纭,但节日背后的关于爱国、忠孝的重要内涵却弥足珍贵,值得我们世代继承和发扬。
在端午节的众多传统习俗中,蕴藏着各地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生活智慧。正值端午,这些习俗你知道吗?和孩子一起走近历久弥新的端午传统文化!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以“筒粽”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就是龙舟竞渡的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这样可以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同时也能驱赶恶灵。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其实,许多歌谣中都藏着许许多多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也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关于端午的童谣,你会几首?不妨把它教给孩子,给孩子一份特别的节日记忆!
01
端阳节,食五黄;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天中五瑞虎称王。
钟馗挂在大墙上,蝎子蜈蚣无处藏。
02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03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祥。
04
雄黄酒,洒庭户,
小孩头上画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
05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06
五月五,是端阳;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2000年来,一辈又一辈的人们将历史中的端午写进文化,融进民族记忆里储存;将记忆里的端午编进歌谣,代代相传;将眼下的端午端上餐桌,当成又一个团圆佳节……一代又一代过去,这个节日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却又历久弥新!
民族节日,代代传承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