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道
食在有意思的味道
总是能够勾起我们的回忆。
对于文道分园中三班的孩子们来说,
惬意的时光里是充满独特成都记忆的。
这是关于一锅翻腾的热闹,
也是锅底与竹签在舌尖上的相遇。
在文道分园“小吃节”活动后,文道分园中三班石榴娃对串串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串串为什么不是辣的?我和爸爸妈妈在外面吃的是辣的。”“我觉得穿串串好好玩哦!”“我想要吃一次自己做的串串香。”于是,班级开始探究串串香的制作,让孩子们用更有参与感的方式,更具有劳动获得感的方式来揭秘家乡味道。
寻味:探索锅底的秘密
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成都串串香的纪录片,孩子们初步了解了串串香制作过程。“(锅底)里面怎么有那么多东西啊,它们都是什么呢?”孩子们有些疑惑。
锅底是决定串串是否美味的重要因素。锅底里究竟放了什么?恰逢周末到来,石榴娃和爸爸妈妈去吃一次串串香。
周一来园,石榴娃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尝到的串串香味道!
小七:我吃的是火锅,辣辣的,但我不怕,我很喜欢吃辣的。
沛沛:我们吃的鸳鸯锅,一半辣味,一半白味。
兜兜:我吃的是番茄锅,也是不辣的。
“为什么汤锅的味道会差别怎么大呢?“因为里面的东西不一样。”“汤锅的颜色不一样,所以味道不一样。”“放的东西不一样,所以就有辣的和不辣的。”通过讨论,孩子们已经发现了不同种类的汤锅,并且知道不同类型的汤锅所用的食材是不同的。制作锅底需要什么食材呢?这个看似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话题该如何进行呢?班级发起了亲子活动:“寻找不同锅底所需要的食材”。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收集到了食材带到了幼儿园,有的家庭甚至还将食材分类,细心贴上了标记。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为孩子们分享了制作锅底的经验,孩子们也认识了食材。
“香料是红锅的,有香叶、八角、桂皮。”
“我带来了番茄和玉米,它们是白锅的。”
“大枣也是白锅的,因为大枣是甜的。”
“我吃的锅里面有枸杞,所以枸杞一定是白锅的。”
“花椒、辣椒是红锅的,它们太麻了。”
探味:熬制锅底大挑战
锅底的制作绝对不容错过的是自己放食材的环节。孩子们感受真实的烹饪,并且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糖是红锅的调料之一,但是负责红锅的小朋友对糖的用量产生了不同意见。在老师的建议下,两组红锅的小朋友决定一组少放糖,一组多放糖。
孩子们盼着、期待着,汤锅终于冒出阵阵热气,也溢出汤锅的香味儿,香气钻入鼻子,石榴娃们不禁发出感叹“好香啊”。
孩子们心中有熬出美味锅底的喜悦,也有还想调整食材用量的跃跃欲试。老师请幼儿记录下来制作锅底用的食材,用这样的方式梳理关于食材、关于锅底制作的经验。
享味:感受爱的暖意
基于对小朋友对锅底制作的探索,老师决定下一次食育活动时,邀请幼儿进行制作锅底、穿串串、品串串的完整体验。美食的馨香来源于食物,也来源于共同品尝的人。在第二次活动开始之前,班级开展了“我想邀请谁”的话题讨论。
“我可以邀请朝阳老师一起吃串串吗?”
“我想邀请我的小伙伴来吃,我想要一起分享。”
“我想园长妈妈来,她对我们很好。”
“我想邀请保安叔叔们来,他们每天都在保护我们的安全。”
“还有阿姨,每天都在楼梯口给我们打招呼、保护我们。”
“胡哥哥,胡哥哥,他会教我们做好多好多好吃的食物。”
于是班级开展了绘制美食邀请函的活动。经过认真制作,一封封承载着暖暖爱意的邀请函出炉了,孩子们亲手将邀请函送至想要邀请的人手中,并且告诉他们“一定要来哦”!
孩子们在分享中连接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在分享中感受到最真挚的爱。
品味:收获满足与幸福
第二次串串香之旅开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孩子们很快进行了锅底的准备。红锅组的孩子们决定放少许糖,多放一点点香料与花椒、辣椒。在等待汤锅沸腾的时间里,孩子们开始穿串串。食材的软硬不同,串串的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孩子们探索着穿串串方法,老师也分享着串串的小窍门,大家像家人一样共同烹饪着“大餐”。
串串在锅里翻腾着,孩子们邀请的客人也来了。大家一起等待美味串串香变熟。
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溢满教室里的香味,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中三班的专属味道。
锅底与竹签的相遇,
是在舌尖上美味的感知;
石榴娃们尝试挑战,分工合作,
分享友爱,收获满足与幸福;
美食的意义不仅在于味觉上的满足,
也在心灵上的幸福感!
素材提供:文道分园中三班
撰稿:钟秋虹
图片:李代娇
图文编辑:杨勤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否则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命绽放
的童年院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