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四班,有一面管道墙,上面镶嵌着大大小小的管道,管道下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不同材质的小球。孩子们喜欢将小球放进管道,享受小球下落进管道消失不见,又从管道下方出现的感觉。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挑战等待着孩子们去面对。例如,要让海洋球从轨道落下,孩子们就需要仔细操作一翻,才能找到合适口径的管道。
每一天,这个区都倍受青睐,孩子们尤其喜欢抓起大把的毛绒小球放进管道,看着一群小球落下。但是,很快管道就被小球堵住了,一场掏小球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方法一:用手掏
当小朋友发现管道被堵,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淘!但是他们能成功吗?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解释呢?
涵涵最先开始用手掏小球,她把小手伸进大管道,成功地掏出了小球。但是在她用手淘第二个较细的管道时,她发现小手伸不进去。于是说:“这些小球明天自己就出来了,不用管它。”
小班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泛灵,他们经常会用泛灵的思想来解释周围现象,正因为如此,涵涵会认为小球会自己出来。
研研也喜欢掏洞洞,快到收玩具时间了,她还在尝试。老师问:“掏出来了吗?”她回答说:“没有,我的手不够长。”“那还有别的办法吗?”妍妍说:“等我长大了,手长了再来淘吧!”
小班幼儿对问题的归因受自身思维水平的限制,3岁幼儿的思维还处在直觉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解释往往是单一维度的,所以当妍妍发现自己的手不够长时,她不会像大班的孩子那样,重新再想一个办法,而是认为,手长长了就可以将球掏出。
方法二:用球压
翔翔发明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往堵住的管道管口再放一个海洋球,然后使劲往下压,管道底部卡住的小球就掉了下来,紧接着他又放入一个海洋球,再一压,又一个小球被挤出来!
方法三:用力摇
迖布看到管道全部被堵住了,便开始使劲摇管道。京京随之跟着一起摇动,可是这个办法并不凑效。
已有经验是孩子们解决新问题的源泉,两种妙法的产生离不开孩子们的已有生活经验。
方法四:用工具掏
看到达布和京京的尝试未果,老师决定启发一下他们:“我们可以怎么办呢?能不能用什么东西把小球戳下去呢?”“我知道可以怎么办啦!”京京找来了一支黑色水彩笔,使劲儿掏起来,但是小球还是没有出来。“这个太短了。”他说。
后来,两人又换用了贴有十二生肖小动物的筷子进行尝试,但是还是没有成功,京京说:“我们掏不下去,太短了。”于是两个小伙伴来到操作区,开始挑选新的生肖动物筷进行尝试,迖布说:“小蛇很长,用小蛇吧。”他们拿着小蛇试了试,发现还是短了,于是又更换了新的生肖筷进行尝试。
小班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受外界事物和情感支配的,而不是受理性支配的。他们会依据动物的外形特征,认为小蛇长得长,所有筷子也就会长些。好在,亲身的感知操作是孩子们发展思维的沃土,相信在充分的操作中,孩子会不断发现新的奥秘。
基于孩子们对淘洞洞的兴趣,老师又在这个区增加了不同长短的小棍子和透明管道。这些材料又能为孩子们的游戏增添怎样的色彩呢?我们期待着。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