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四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就呈上升趋势,从低发季节逐渐过渡到高发季节,并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较高。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各位粑粑麻麻们仔细看完全文哦………
什么是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是可由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孩子患了手足口病通常有以下症状:
-
多数病人会出现急性起病,伴有发热,体温会在38℃~40℃之间,多为4~7天左右。
-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痛感明显。
-
手部和足部也会出现疱疹,臀部、臂部、腿部等位置也会被波及。
-
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
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厌食,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
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按照医嘱服药。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勤给孩子洗手,并将指甲剪短,防止疱疹被孩子抓挠后破溃感染。
-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如何预防和保健?
-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特效药,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们保持干净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哦~
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让宝宝勤洗手很重要呢?
素材来源:网络、凯叔讲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