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班的老师在石磨区为孩子投放了大米,以支持孩子们的游戏。看着大米越磨越细,就有小朋友兴奋地跑去告诉老师:“老师,大米变成面粉啦!”此时,老师为孩子们的惊喜发现感动着,但心里很明白孩子们所说的“面粉”并不是面粉,而是大米粉。她并没有急于解释什么,只是微微一笑。老师认为,就算告诉孩子大米只会变成大米粉,孩子们也不见得理解。于是,老师心生一计:在晨间游戏结束时,请孩子们分享各自的发现,期待着他们能够在分享玩耍经验的同时,顺便发现大米的秘密。
然而,在一次次分享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认为大米磨出的是面粉。甚至有孩子认为大米磨出来的是洗衣粉。老师分析:大米粉和面粉、洗衣粉都是白色的,孩子们自然就有这样充满童趣的理论出现。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孩子们经验的缺乏。于是老师觉得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孩子们感知大米粉和面粉的不同。同时,正如皮亚杰所说,比较获得的是逻辑思维,老师也想借机挑战幼儿的思维。由此,教师生成了探究活动——《白色的粉末是什么?》
老师用透明塑料杯分别盛放面粉,大米粉。先请孩子们猜想两种白色粉末是否一样,再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两种粉末,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天,科研室付老师听闻这个活动,便打算和大三班孩子聊聊新发现,谈话中,孩子的一句“大米磨出来的就是面粉呀!”让老师们陷入了思考:本以为通过这次实验,孩子已经建构了关于“大米磨出来的是大米粉”的认识,没想到小朋友们依然说大米磨出来的是面粉。这到底是为什么?老师进行了反思。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