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末酷暑到初秋清凉,27天时间,跨越两个园所,换岗执行国际班保育老师的工作。和老师、孩子早八晚五相处在一个班级,每天细致地履行着保育生活职责。晚上临睡前,也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园长,如何更好地理顺每一个细节,如何更好地支持到每一位老师。
来童林堡七年时间里,每天即是工作、更是学习。升班专题会,童林伯伯问我,洪春,从头再来一次如何?我当时本能地说,好呀!后来才知道,我是最后一名被谈话的园长。7年之痒,童林伯伯让园长们通过轮岗方式,换位思考,提携和考验着园务的管理觉悟。
真正回归班级,每天不算孩子游戏活动的教学辅助,关注更多是日常卫生消毒与幼儿安全。一日常规,抹布不离手,早入园卫生清扫、餐前清消清工作、午休时的安全、离园后消毒整理等。一天下来,身体有些累,但脑子轻松也清楚了不少,有了不同的思考和感悟。
保育工作,细节为重,重点在于流程和标准清晰,让人能明白如何做,且做到位。以餐前桌面消毒为例,保育老师先用清水抹布擦拭桌面及周围,其次用浓度为500mg/l消毒液再次擦拭,作用15分钟后,再用一块新的清水抹布擦拭,这才完成了三餐两点前的桌面卫生消毒。
在k1班时,小朋友喝水会扎堆,水会洒在地面,会湿滑。离园总结时,我们几位老师现场模拟,就分工站位、语言引导进行了调整。第二天,地面上多了可爱小脚丫,孩子们很自然的踩住上面,解决了之前的小麻烦,很好地避免了安全隐患,也有利孩子建立秩序感。
八月的园务会主题,是“如何让小朋友吃得更好”。各园从营养科学食谱、应季带量食材、每周调度精进、家委参与监督、安全现场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研讨。我从“厨房能够买得全、做得足、配得满”,“班级能够来得及、分得匀、补得够”等六个方面,与几位大厨深入探究。
一名管理者,除了做好园所发展规划之外,更把目光转移到老师身上,从Ta的学习与成长角度去沟通交流,让教师感到受重视且富有成就感;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和专业引领,真实帮助老师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单纯基于园所管理的发展和需要去沟通,往往适得其反。
进班角色转换,更加尊重老师。处在管理岗角色,习惯性理解大家做好工作是理所应当的,协调人、安排事,语气里少了些婉约。27天履职保育岗位,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老师的兢兢业业和不可或缺,对以往管理沟通时缺少细腻的人文关怀,心中多了些惭愧自察。
自然教育,源于对于生命的敬畏。朝夕跟同一帮孩子在一起,他们每天情绪变化和每周成长变化,让我从心底更懂得了平等和敬畏生命,也从意识里更清晰地烙下“园长要心系老师”。知易行难,做到敬畏老师、敬畏家长、敬畏孩子,老师更有归属感,教育更加祥和。
感恩进班的规划安排,让我能有时间重新审视园所管理,反思如何实现专业提升。童林堡精细化、触点式管理,园务每人每天至少3次转班,从保育保健、教育教学、安全支援等方面,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频转班保证基础规范,园务跟班实现专业突破。
通过一个月的换岗体验,我对推门听课、督导中帮助主班实现班级管理的专业性突破,有了新认识。园务分时间、分环节,按表单转班,能解决基础问题。低姿态走进并深入到班里,全面观察师幼互动、师师沟通,调研深层困惑,提列系统方法,才是大家真切需要的。
重新回归做老师的状态,连续性地观察孩子在游戏时的角色变化;再次回到园长角色,研究如何“让孩子有发展变化,让老师有专业成长,让园所有精进提升”。一个月的时间,是教育洗礼,让我更透彻地知道园所和自己的迁善方向,也更加努力地去懂老师、懂孩子!
管理很难,难在思想复杂且人人富有个性;管理也很简单,专业的角度提炼规律、利他的角度化解问题,助人达己,心灵成长!作为园长,从繁琐事务中,抽出时间,多跟孩子在一起、多跟老师在一起,平等的沟通交流,能让每位老师在教学互动中更加舒展和自然。
幼教之路,活泼好玩;园长之责,提心吊胆。心有感慨,路有拓宽,再次回归洪楼园,送走大班毕业宝贝,迎来五个新班130名宝贝,全园最近出勤率都在97%左右,感谢伙伴们。每天陪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看到宝贝的成长和变化,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变得煦风云淡。
八月毕业季,升班换教室,一年中幼儿园最忙碌的一个月,大家每周只休一天,自己又在换岗,衷心地感谢伙伴们。写到最后,寄语未来:抬头看看远方,低头看看脚下,感受时光流逝,领略四季变换,愿你我都葆有一颗童心,时刻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成长,加油!
看着宝贝毕业前放学时最后一个集体游戏,眼泪开心地流下来,这是我当洪楼园园长带的第一届完整毕业生,谢谢孩子们让我思考和成长。三年童林堡生活,是童年应有的模样;孩子们最不应错过的,更是最后这最精彩的两个月!新的学期今日开始,一起加油宝贝们!
开学如备战,保育走在前;
防疫常态化,安全记心间!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