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孩子专注力强、自信心足、多才多艺,希望Ta做事情有信念、有行动、有方法,这都是正向积极的愿望。接触孩子多了,我们发现,身边或许有的孩子①专注力不足、②资格感不够、③自信心不强、④选择综合症、⑤双面性人格或⑥贪婪性自私。这六种教育失误,也称为教育的陷阱,没有家长愿刻意为之,但却又被塑造成了这样。见微知著、防微杜渐,5月10日的童林堡公众号,我们推出了《专注力,家长须了解的七个关键》;如何觉察身边有熊孩子潜质的幼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来谈谈“任性且强硬”孩子的心理动机。
孩子有两个天性,一是探索、二是任性。探索是孩子对未知世界好奇而进行的行为尝试,任性是因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和敬畏之心的执拗。成人有两个基本特征,攻击性与占有欲,背后皆因自私,而自私又是人的共性。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贪婪和恐惧,是人性的两大弱点,很多公众事件背后,都能看到二者的影子贪婪的基础是自私,幼儿的任性且强硬,长大后渐变成了“贪婪性自私”,很多俗称的熊孩子,就是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格缺陷。不懂分享,是幼儿初养;极度自私,是教养失误。今天,我们从深层动机、有效管教等四个方面谈如何避免这种教养失误。
任性而强硬的熊孩子
孩子在两岁到三岁半时,因为规则意识尚未建立,缺少秩序和敬畏之心,是最自然的任性阶段。这个阶段,家长如果一味的迁就和顺从,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世界,自己只要坚持就能获得满足,孩子往往缺少耐心又急于求成,即快速得到了满足。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与同龄小朋友交际的初期,Ta因为缺少耐心和不会如何跟小朋友友善地互动,往往在与其他小伙伴玩耍时,有争抢和冷不防的抓咬动作。这些行为比较正常,每个班级刚入园的前两三个月,几乎都能找到这样的宝贝。原生家庭教养环境下具有熊孩子潜质的幼儿,如果得不到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干预,没有为自己的情绪买单、没教会宣泄压力的方法,很容易因家园互动不配合、家校合作的不愉快让老师放弃,进而慢慢培养出让人讨厌熊孩子特质。
这些孩子到了八九岁,就能呈现出三种类型:1、溺爱撒泼的小皇帝。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舍不得让他独立探索、合不合理的要求都满足。根据我们的家访,单亲家庭且由老人带大的孩子比较显著,普遍的教养现况是“没有人跟孩子说不”,即使说不也是武断的拒绝,孩子可以通过讨巧达到目的。2、强势保护的小霸王。比如李天一,孩子在聚焦下成长,大人的餐叙、舞台的演出、保姆的侍候,过早体验、聚焦了成人的优越。很多家庭爸爸妈妈年龄差别大,爸爸有威权、妈妈好任性,老来得子,心理有一种爸妈给撑着的自大与张狂。3、娇惯虚荣的小太妹。穷养儿、富养女,一些不得真髓且自以为是的妈妈,用“物质满足代替精神激励”。内在的优越感,自以为是;妄想的威权富贵,盛气凌人。色厉内荏,作,而不计后果!现在撒泼的女人很多。
这些孩子,受原生家庭环境影响,普遍具有三个规律特点。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角度考虑,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是孩子对钱没概念。总觉得很容易,而必须被满足;挥霍无度,且认为理所当然。三是孩子认为强者为王、抢者为上,家长的粗暴和妥协忍让,让孩子养成了骄横暴燥,骂人砸东西的恶习。把放纵当自由的危害性,在幼儿园阶段还不算明显,等孩子进入小学,尤其是从八岁的爱玩到十岁的贪玩阶段,当不顺心时,悲剧性表现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家长往往开始后悔,但已经不好管教了;你管教不了,未来有警察管教,结果触目惊心;熊孩子在外遇到了个大熊孩子,往往是新闻事件!
熊孩子人格动机生成的原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接近3岁,由婴儿到幼儿期过渡,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人格特质;七岁看大,意即在3到7岁的幼儿期,是幼儿认知、互动、情绪和动机生成的关键期,也是勒性子的重要时段。孩子成长需要稳定而温润的环境。让人喜欢、内心温润的孩子,爸妈不一定多么地懂教育,但一直发挥着优秀的榜样作用。孩子知识与品性的习得,往往通过模仿、体验和反思三种方式获得。爸爸妈妈和谐恩爱,他们做人谦和正直、做事正向积极,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老师的教育引领和学校的集体互动中,极少出现“熊孩子”!
有数据表明,青少年犯罪,大部分来自缺爱或溺爱的家庭;熊孩子,几乎都是原生家庭出了状况。失衡、失当、失察,是熊孩子生成的主要原因:①家庭缺少爱,孩子内心失衡;②娇惯溺爱,“爱”的过多教养方式不当;③家长社会经验形成的非正常价值观造成的失察!护犊子的老人、撑腰杆的DAD、忙于创业的父母,是滋生熊孩子的土壤。熊孩子在长成的过程中,有以下行为表现,就需要进行干预了:
一是央求时不依不饶,拽着家长的衣角,眼神中有愤怒或闪黠。这种情形,家长最好干脆坐在地上,双手轻握孩子的手腕,跟孩子平和而坚定地沟通。如果采用粗暴地甩开或眼神对视等方法,孩子长大后,心思重、思维负面且较阴。
二是拉理时理亏词穷,撕打撒泼不消停,直到家长告饶满足要求。这种情形,家长最好不再讲话,用温暖而坚毅的眼神,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反思。如果你要亏心地说,“就算你对了行不行”,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欺凌攻击、破坏上瘾。
三是生气时色厉内荏,摔东西、拿东西打人,不计后果执拗地闹。这种情形,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告诉Ta再这样有三个后果(下一章节介绍)。如果你打Ta,Hold得住,后果也很严重。长大后,轻则得理不饶人、无理占三分;重则……
管教熊孩子的六种有效方式
一、帮助孩子尊重到别人的存在,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一岁之前的孩子,用嘴探索世界,神马东西都放到嘴里尝尝;两岁之前的孩子,你我不分,你的也是我的、我的更是我的;三岁左右的孩子,爱把假象当事实,受引导而不知所措。皮亚杰通过 “三山实验”得出结论,从他人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是后天习得的。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条件,两岁就应该送幼儿园。因为集体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沟通模式,长大了别变成宅男宅女;有利于培养孩子从他人视角看世界的意识,长大了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孩子动手了,你可以温柔而坚定与Ta换个角色,体会一下被打的感受。
二、帮助孩子内化秩序和规则意识,避免当众管教孩子。良好的社会习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试错,尤其是2.5岁到6岁的幼儿园阶段,家长要与老师经常交流,良好的家园共育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起社会属性。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在任性面前,家长要懂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心理动力,同时该说“不可以”的时候,一定不要说“不”。过度放任和过度严苛都不是最好的教养方式,家长要做孩子社会规范的好榜样;同时,设立明确的界线,并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因,当孩子越界时做出公正的惩罚。提前预防、动机肯定,即便批评,也让孩子理解。这样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孩子心智和社会发展,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三、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撒泼任性耍赖。孩子两岁之前,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靠哭来表达;三岁开始,孩子的哭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做一个自我控制能力的引导训练。比如“说出来、说清楚,妈妈才给你,哭没有用”,“倒数几个数、时针到了什么地方就给你”,“你把你的衣服、被子叠好才怎么怎么样”。通过让孩子说出来、给孩子时间点、做具体的事等方式,转换情景进而提高孩子的耐心;如果孩子在委屈或受挫时表现出“不、没、难”的情绪,可以用《五步解困法》和《五步鼓励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四、鼓励孩子给家长积极的沟通,避免不敢犯错或无所谓。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有机会做出某种令自己快乐的行为,他们往往不愿意等待,而是立即行为、即刻满足。如果不借助视频回放,有时Ta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发生的。所以,引导孩子的沟通,如何问、如何说就变得重要。家长要以开放、温和的方式,鼓励孩子说出发生了什么,“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不要问一些闭合式问题,如 “是不是谁谁谁打你了” “Ta是不是打你这儿了”,这样只会引导出家长自己设想的结果。多给孩子一些积极引领,比如孩子被小朋友打了一下,可以说“他碰到你哪儿了”“他是不是想跟你交朋友”,然后再告诉Ta,“如果下次再这样,你有三个办法,一是大声告诉Ta不可以、二是告诉老师、三是用同样的方式对Ta”,让孩子自己解决成长的问题。
五、帮助自己掌控应急模式,避免进一步加重逆反性后果。当熊孩子发熊的时候,家长一不能急,必须接纳孩子的当下;二不能躲,必须自己当下就面对;三不能怂,必须耐心、坚定而专业。首先,察觉其动机,理解并肯定其合理性的部分;其次,有理有据有节地顺势引导,争取用情景推导的方式让Ta接受你的建议;再次,告知其这件事的三个可能性结果,以及如果继续这样的后果,问清楚Ta的选择;再其次,按照刚才的约定,坚定地兑现,而且不在过程中妥协;最后,四个小时后,跟Ta谈心讨论这件事,可以就态度道歉、不要就原则道歉,争取让Ta通过哭心灵疗愈,别忘了一定给Ta个拥抱,“爸爸相信你!”
六、掌握正面管教的适宜尺度,避免矫枉过正或将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应急情绪,可以冷处理,但不可以离开Ta的视线和感觉;对孩子的人伦错误,可以责打罚,但不可以伤到筋骨或被老人断阻。爸爸妈妈要清楚,熊孩子非一日之功炼成的,要改变一要有耐心、二要有方法、三要分阶段。气不过午,事不过夜,七不责、八不打,和善与坚定并行,不骄不纵!这些原则和方法,很多书上有,咱们童林堡的网站和简介手册上也有。对于宝贝的熊孩子倾向,家庭成员间要有共识、不要有抱怨,可以适当减少原来看护者的陪伴时间,用“一致性立场,互补性沟通”,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发展环境。
教会孩子学会爱,才是教养
当我们成为了家长,成长就是我们跟孩子共同的责任。贪婪性自私,形成的是反传统的人格,熊孩子以后是很难孝顺的。自私,习惯了所有人都为他着想,不必有回报、只要他开心就好;贪婪,从小几乎所有欲望都能被满足,所有胃口特别大,什么都想要。以上三种孩子,没干过活、吃不得苦,当家庭环境不能继续满足其欲望时,往往会把责任推给父母、把怨气撒向家人。因为没有跟你建立起对等的关系,在他的观念里,你就是为他服务的,你生了他就必须负责让他开心到底,他玩游戏、欺负人你不许就是不可理喻,孩子的无理让家长头疼和后悔!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打得、骂得的孩子更易成为熊孩子。娇儿无孝子,惯子如杀己。具有熊孩子“潜质”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如果没有更好的家园合作,进行专业谨慎的引导,往往到了小学、中学,孩子更难服管,有的会发展成校园欺凌。
老师从不会管、到不敢管、再到不愿意管,碰到蛮不讲理的家长,学校巴不得你能转学。在童林堡,我们遇到任性而强硬的宝贝,班级老师要借助心灵成长室的资源进行个案分析,研究管教思路、明确主班责任、强化家园共识,进一步理解“班级为轴心、幼儿为中心”的管理内涵。在园务的统合建议下,首先要做个案观察记录,摸清孩子情绪爆发的方式和促发点;其次进行家长约谈和家访,理清孩子心智动机生成的家庭成长环境;然后,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家庭的陪伴脱敏和学校的专人侧重;这其中,老师们和家长要清晰地掌握情绪应急模式下的姿态链接和话语引导;最后在“改善问题行为的五种教育方式”的指导下,利用班集体的积极因素,通过强化、消退、惩罚、榜样、自我管理,分阶段评估和调整管教和惩戒方式,家长充分协同,直到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规范到正常的状态!
育儿先育心,育人先育已。每位家长都爱孩子,爱的方式不同,给予孩子的感受和能量也不同。如果犯错是成长的代价,那么修正是成熟的前提。很多家长不懂教育,以为爱孩子就是让他开心,所以一味顺从,一味宠爱。卢梭说,对孩子百依百顺,他就成为了不幸的人!被溺爱的孩子,他的幸福很可能仅限于童年。无原则袒护、无底线退让、无理由纵容,都是在把孩子推向深渊!这种教养方式,等于用孩子未来的大幸福,换取眼前的小快乐。为人父母最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教会自己的孩子怎么做人。让孩子学会爱,考验家长爱的智慧。在童林堡,我们常跟老师讲,有本体性知识是基础、有条件性能力是关键、有实践性能力是核心,能够把问题儿童教养成优秀的孩子,才是不可替代的优秀幼师!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教会孩子学会爱,就不会养育出熊孩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