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域、区角活动等,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并考虑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在活动室内或外划分出一些区域,投放相关活动材料,制定相关活动规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区域、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教研教学的主题来源于一线老师实际带班中的问题,启发于孩子的行为带给我们的灵感。如何让我们的区域创设更合理?如何让我们的区域材料更丰富?如何在区域教学中更专业的引导幼儿?平时老师们都全身心的投入日常教学,对于所有老师都要学习参与的问题,洪楼园老师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了一整天的“区域教学和分组教学”的专题讨论。
本着教研服务于教学的宗旨。此次教研活动采用转班查看,现场点评,分组交流,集中分享的形式。上午8:30开始转班,每个班的主班老师现场讲解班级的区域安排,每个班5-6个区角,托小班的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生活自理区各有特色; 中大班的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每个班各有特色。
区域创设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内容和进度,开展适合个别需要的活动。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省级示范园的要求,将教室空间分割成5-6个“活动区”。每个班结合地域特征、园本特色和班级特色,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做到区角全,特色突出,给到孩子优质的资源,不同的体验。
区域活动要想顺利开展,活动区规则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是根本,乃燕园讲到活动区的一般规则,幼儿能自选活动区,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用完后放回原处;不拿玩具到处走动。具体到每个区中,例如美工区中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姿势和用眼卫生等,语言区中爱护图书,及时归类等。区域规则的制定和表现方面,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托小班幼儿以图示为主,文字为辅;中大班,特别是大班文字为主,图示为辅。
区域材料必须有目的性和适宜性。不仅有明确的教育意图、目的还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需要。根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提供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以在区域活动中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
奥体园的骨干教师纽约班的双双老师说到,大班的区角建设和材料投放基本上以废旧绿色材料为主。家长们也是非常的支持工作,把家里的物品包装盒、废旧快递纸箱都带到园里来,在老师和孩子的合作下,美工区的纸箱作品,表演区的皮影戏展台成了有趣的作品。
做为心灵手巧的Wood老师跟老师们分享了小班的区角建设材料。彩泥可以做出不同形状的物品,还能做出区角使用卡,小班的点数也渗透到区角卡的使用中,领域整合尽在其中。今年3月份刚开班的邵君老师分享说“班里有了区角的活动,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期明显的减短了,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室内活动,户外活动已经很有序了。” 一整天的教研活动,给了老师们很多落地的实操方法,我们的区域活动将会更专业和丰富。
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到“快乐儿童六个一”的实践,从台湾的柏克莱教材到“童林堡108个园本游戏”,从“心灵成长式、障碍体验营、语言潜入式、艺术浸入式”的四大教学特色到一日常规、推门听课,童林堡把为自己的孩子办教育的实践,研磨成了保教模式。潜心教研,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切为了孩子。
本学期童林堡大教研活动,以区域教学、推门听课、园际交流观摩课三个内容为主。教研小组会灵活结合季节的主题特征,围绕春季郊游、写生、体适能系列活动进行教研探讨,让我们的主题教学、节日教学更有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身心愉悦的成长。2018年,教研更扎实、教学更活泼,教学呈现更丰富,老师们的教学热情会更高。
让分组游戏和区域教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主题教学和节日教学滋润孩子们的身心,让自然而纯粹的教育伴随孩子们的童年,用“专注与专业”诠释“温润的教育”,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童林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