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微风拂过校园,又是一年毕业季,恰逢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本次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吴江区太湖实验幼儿园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5月10日下午,太湖实验幼儿园行政、年级组长共同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良菁教授的讲座《幼小双向衔接的着力点》。郭良菁教授指明了幼小衔接工作中有价值的着力点,并从幼儿评价、联合教研两方面对减缓幼小衔接“坡度”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我们将继续与小学加强共同体互通交流,开展多形式、持续性的联合教研,幼小教师互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入了解两个学段目标要求,充分研究儿童,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幼小衔接面临的“真”问题,助力儿童科学生长。
共同聆听
如何规划和调整区域活动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助力幼儿顺利入小学?5月12日,太湖教师齐聚云端,围绕区域活动展开研讨。教师们站在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角度,深入剖析班级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预设了多样的策略,共同助力幼儿养成“主动”、“坚持”、“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大一班
材料的投放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我们在投放材料之前要先进行思考,思考这份材料是否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玩法可以是什么?是否符合《指南》中的目标,能否帮助幼儿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做好入学准备?在收集材料后,两个老师共同商讨材料应该在何时进行投放,统筹进行分配,使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大四班
让幼小衔接真正融入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透入一些幼小衔接的内容,比如生活区的“小书包整理”,阅读区的“正确书写姿势”环境布置,美工区的“校服设计架”等,帮助幼儿对小学有初步的认识。在接下来的区域创设里,我们还将通过温馨的“我爱上小学”的环境创设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好奇和期待。
大六班
合理摆放材料养成整理好习惯
区域材料丰富多样,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材料进行归类,并邀请幼儿共同讨论整理。比如坚果壳类与豆子类,同属平面操作或装饰点缀较多的材料放在一层;树木类材料较多,属于空间建构操作较强的材料可以放置两层,自然环境类的石头和蔬果类的玉米叶,都是可以根据其形状直接进行彩绘的材料可以放在一起。教师与幼儿一起合理规划摆放材料,并鼓励幼儿配上图文标识,支持他们大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征,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追随幼儿三年点滴时光,我们共同见证了他们从懵懂稚嫩的孩子到背上书包的哥哥姐姐的点滴成长。教师们深入研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与幼儿一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查找成长秘密攻略,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探讨具体的衔接策略,助力幼小平稳过渡。
为了提高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开展“幼小衔接”行动的意识和能力,5月15日-19日,我园积极动员家长及教师参加了“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家园共育宣传周活动。在为期一周直播活动中,专家们分别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习惯培养及学习准备等方面进行专业解读,并随机连线开展答疑互动,他们用专业独到的见解和丰富实用的经验,给家长和教师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启发和参考。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教师感悟】
五月的微风拂过校园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我们
一起成长远航
我们将继续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交流,并将家长纳入幼小衔接的重要伙伴,架好幼儿园与小学、幼儿园与家庭有效互通的桥梁。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幼儿和家长全面做好各项准备,三方共同携手,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