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区是幼儿自由表达情感,发展初步艺术欣赏、表现能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当教师提供精美丰富的工具、材料后,原以为“门庭若市”的美工区竟遭到了冷遇。
《纲要》指出“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于是,本次以小班美工区环创为例,关注幼儿游戏表现,持续追踪环创中的不足,结合专业书籍和专家的指导建议,尝试从区域布局、作品展示、教师支持、评价反思四方面着手区域改造,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教师视角下的
环境创设初探
改造前的美工区
美工区优势和存在问题
儿童视角下的
环境创设改造
一、区域布局大调整
区域布局调整:
开放式→半包围式
增加区域一体感
材料柜划分:
1.巧手区(绘画、手工、捏泥)
2.写生区
3.灵感区
布局经过重新整理后,功能作用更加明显,幼儿能在不同功能的柜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同时,投放分类收纳盒,将使用最频繁的剪刀、胶水、勾线笔、油画棒和废纸篓投放在其中,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材料需求,减少频繁走动,专心投入创作。
二、作品展示多样化
展示区的调整:
灵感展示角:同时满足参考、欣赏和陈列的需求
情景展示区:在欣赏陈列、自评互评中积累新经验
网绳展示区:分割教室和午睡室,增添自然童趣色彩
三、支持策略促发展
灵感区创设:
围绕“各种各样的纸”、“各种各样的图形”、“各种各样的线条”、“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能干的小艺术家”五个板块,为幼儿提供艺术背景下的环境支持。同时为容易退缩、不敢尝试的小朋友,提供“我会画、我会剪、我会撕、我会装饰”的心理支持,隐形中鼓励幼儿大胆自信、敢于表现。
新技术的运用:
新技术手段也一直是幼儿好奇喜爱的内容。疫情期间,许多美术馆推出了360实景展览,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大量艺术作品。幼儿在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好奇好问的特征,敢想敢说,也达成了环境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的目的。所以,能够吸引幼儿产生良好互动、引发思考的环境,才是幼儿需要的环境。
四、评价反思有推进
涂色游戏→辅材装饰→创意手工
沉浸式的观察让教师直观了解到幼儿在美工区的活动情况,并进行反思,在边做边改进的过程中,区域联动逐步出现了。娃娃家买纸筒玩具带回家给宝宝玩,科学区用纸筒进行着排列点数和统计的数学游戏,建构区把可爱的纸筒小动物放在搭建好的公园里,好一片活泼生机,语言区则是将纸筒造型增加到道具盒中,成为情景表演、手偶戏剧的辅助材料,大大增加了趣味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儿童立场理念下的
环境创设感悟
原文7月发布于“人大幼儿教育导读”公众号
发表于《教育导刊》2021,No.7:66-7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