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研以求真
深思以致远
求真园区教师个人微项目分享交流活动
为提高我园教师微项目活动建构能力,助力专业发展。2020年12月23日于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求真园区四楼会议室开展了微项目分享交流活动,活动由邱秋萍老师主持,全体教师参加。
交流共享 微光熠熠
始于微,行于远。微项目分享环节,教师们在思考与实践中,彰显以幼儿的视角去发现去探索,支持幼儿自主探究深度学习,活动中教师巧妙追问启发思维,寻求新的交互,在体验中共情,微出风格,润入日常。
虞永平教授提出生态视野中的教育理念,亲近自然是良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幼儿园中庭里有水池资源,孩子从“下雨了”引发水池有关的问题。孩子们自发走进水池,沈莉老师支持他们围绕对水池感兴趣的问题说一说,去水池玩一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喜欢上水池。孩子们以一条“玩水”的线索贯穿始终,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参与了水池中饲养小鱼的过程,水池中水受到污染后帮着小鱼“搬家”后再饲养的特殊过程,这是对于小班幼儿适宜的生命教育的契机,也是最初的幼儿生态教育的开始。
“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远离幼儿的生活,但玩泥的确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通过挖泥、筛泥、和泥、玩泥等一系列活动,感知泥土的特性,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及创造力。同时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泥土的知识,泥土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孩子们看到老爷爷来泥坑踩泥,引发了疑问和讨论,而这正是“一起来玩泥”的原初动力。袁筱老师表示这种动力让她深深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契机。如何引导孩子发现并抓住这些契机,就需要教师时时做个有心人,乐意深入孩子们的生活,注意倾听他们的谈话,及时的发现,恰当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探索的欲望!
周霞雯老师主动捕捉到孩子每一个主动学习的契机,及时加以展开、深入和引导。如:孩子们在刚发现青菜的叶子上有洞洞时,并不急于告知孩子一些知识,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并学会分享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究,不断地发现周围世界各种事物与现象。对于长期连续的观察探究活动,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丰富、连贯发展的过程。
庾燕老师在微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聚焦的是孩子们自发生成的一些活动,有在山坡上发现的一些宝贝,有在山坡上玩的时候发生的一些意外,还有在山坡上孩子们利用老师提供的一些玩具和材料,自行创造的新的玩具和玩法。
钟彩利老师结合本班幼儿对草坪游乐场的兴趣,讲述了和孩子、家长一起展开关于《你好,游乐场》的探索活动,她针对自己开展的微项目活动梳理了教师的支持策略,强调科学探究活动要尊重幼儿,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兴趣;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不要过度插手,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可以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或是语言引导,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经验,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刚开学时,通过和孩子们的讨论,将班级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孩子们都很期待区域游戏的到来,但是许丹妮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在这么多区域中唯独语言区备受冷落,于是,许老师和孩子们从“我喜欢的语言区是什么样子的?”、“语言区里可以怎么“玩”?”、“语言区里可以和谁一起“玩”?”三个维度共同制定了语言区的逆袭计划,通过营造温馨、自由的环境氛围,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形式,有效地满足孩子们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孩子们在语言区可以自主地选择喜爱的活动,多渠道地感受语言魅力,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不断发展语言能力,语言区在孩子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华丽的逆袭。
王徐婷老师微项目活动由酸酸甜甜的味道展开,活动开始来源于孩子们对校园中一棵橘子树产生的兴趣,进而自发的观察、探索橘子树的特征,好奇的孩子们数一数橘子的数量,“橘子黄了”让孩子们认识了橘子的里里外外,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橘子的大小、果肉的颜色、橘子与橙子不同的横切面等特点,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使幼儿认识了平时生活中不一样的橘子。
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小班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于“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哪些动物可以飞翔?”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庄洁老师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开启有趣的飞翔之旅。利用班级资源库进行搜索、猜想,找一找身边可以飞的玩具,尝试做一做,探索不同材料可以飞翔的秘密。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实践中,不断构建有关飞翔的有益经验。老师追随着、观察着、记录着、回应着,与幼儿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沙子是大自然赋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孩子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通过玩沙,让孩子了解到沙子的流动性、可塑性等的特点,孩子们堆沙堡,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孩子们还给沙堡起了好听的名字叫美人鱼沙堡。唐秋红老师及时为孩子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做法、自己的经验等,老师适时给予孩子适宜的回应,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进行各种尝试。在微项目过程中,唐老师始终追随着、观察着、记录着、回应着,和孩子一起在玩中成长着。
点评提升 识微见远
仲唐晖园长肯定了我园教师在班本化微项目实践过程中,能依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微项目内容,始终关注幼儿,挖掘身边资源,从“微”入手,抓住聚焦点,做“深”教育,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和回应,保持探究的深入性,并希望老师们在接下来微项目生成过程中,能够做到微小而精准,巧妙而创新,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解,有所获,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成长。
-END-
文字|许丹妮
照片|徐思玮
编辑 | 徐思玮
审核 | 求真园区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吴江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