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 共赢 共成长
拱
有
优
学
为创设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环境,促进“拱有优学”成长共同体幼儿园教师团队的交流互动,推进共赢共长的互助探究学习。
2022年1月12日,开展了“拱有优学”成长共同体活动,邀请了四家成长共同体成员单位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安吉路幼儿园、红缨幼儿园、贾家弄幼儿园,网片园星辰幼儿园、三塘实验幼托园,以及互助共同体的结对园新文化幼儿园、桐庐滨江幼儿园、天台县三合镇中心幼儿园、天台县机关幼儿园等,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共同参与互助研讨活动。莅临现场的有督学刘丽辉老师、顾悦老师以及孔蓉萍运河名园长工作室学员。
本次活动以“三维推进——基于儿童视角的绿?藤环境变革”为主题,基于实践的思考,审视、重构“儿童?环境?课程”的关系,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借助对课程环境反思,促进幼儿、教师的共同成长。
开场秀
虎虎生威,福气满满
每天笑一笑,福气会来到,充满活力的带动跳《福气要来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新年新气象,祝愿大家虎虎生威,福气满满!
Part 01
摸透“家底”,准确定位
朝晖幼儿园孔蓉萍园长首先介绍了集团发展概况,朝晖幼儿园创办于1983年9月,聚变孵化成现今拥有四个园区的集团化幼儿园,积淀了深厚的办学文化底蕴。
孔园长从“课程的觉醒”、“品质的觉醒”、“成长的觉醒”三大方面入手,清晰为大家解读了朝晖幼儿园园本课程改革,园所改建的背景,指出“绿?藤”课程是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已有课程的再次梳理,是对幼儿全面发展需要的再次评估,是对前期经验的再次整合。
并基于
传承“绿”的文化,是尊重和释放儿童的自然天性
衍生“藤”的内涵,焕发儿童生长的潜能与个性
“绿藤”寄寓着“让每一个生命在生活中快乐地生长”办园理念
深刻地提出如何融合环境与课程,重构“幼儿、环境与课程”的关系。从而让幼儿参与环境,成为环境的主人,通过创造环境成为课程的主人。
??
在孔园长带领下,朝晖幼课程研修团队通过长期理论实践摸索,从真感知、真性情、真需求、真体验四方面出发,形成经验唤醒、环境互动和多元表征三种课程环境实施策略,架构“生活化环境”、“庭院式环境”、“有准备环境”、“无边界环境”四大课程环境实施模式。因此,环境是幼儿的环境,课程是幼儿的课程,我们将追随幼儿的脚步,使环境和课程得到共生。
Part 02
环境变革,融合发展
随后,“绿?藤”课程研修团队的大教研组长张以青老师、金雯琳老师,小教研组长陈琰榕老师,新教师周璐萍老师和洪温婉老师,根据“四大环境架构模式”为大家做了细致联合汇报。
1.创设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活化环境”
幼儿是环境建设的“主体”,环境创设是幼儿经验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因此,“生活化环境”课程实施聚焦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事件,有幼儿自主参与的机会与权力,教师应支持幼儿不断生成的需求。
●课程故事:《棉被“滑滑梯”》
贴近生活的小事引发的故事——搬被子,孩子们展开了奇思妙想,一场生活游戏就开始啦!
孩子们根据前期各种搬被子的经验,发现徒手搬被子很吃力,借助其他工具也很麻烦,于是结合生活中在超市里的所见所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并进行了实践,基于幼儿兴趣与需要,构建主题内容,更贴近幼儿,满足幼儿的需要。
2.拓展自然生态的“庭院式环境”
幼儿园是一个慢生活、慢节奏的地方。孩子们视游戏为生命,他们用探索眼光、灵动思维去感知建构游戏,由此,孩子们更需要充足的开放空间和释放天性的场所。
环境是游戏过程的“再现”,其给予孩子充足开放的空间和释放天性的场所。只有随心、随性、随行的开放游戏环境才能为多元化的游戏、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环境创设的过程影响着幼儿延续游戏、创造游戏,不断形成新的游戏故事的发生。
朝晖幼儿园里有上百颗树。有“观”的树、“吃”的树、“玩”的树;都是传承下来的宝贵环境资源。
●课程故事:《桃之夭夭》
庭院中的桃树结果子了!从摘桃到种桃,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学习经验,想法设法保护桃子。重视幼儿成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充分挖掘幼儿园里可研究的树,为幼儿实地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课程实施带来了更多可能。
自然生态的庭院环境,提倡“在自然中体验,在庭院中慧玩”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创设生态的、开放的、自然的“城市庭院游戏场”。
●课程故事:《逃家小龟》
庭院沙水空间“乌龟之家”里的小乌龟出逃了,通过给小乌龟造家的兴趣点为切入,设计地图并制定计划书。教师在庭院游戏中捕捉了幼儿的兴趣和精彩瞬间,并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环境支持,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环境是为幼儿的游戏服务的,教师牢牢把握环境共创的契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跟随优师教研逐步推进,让儿童对游戏场地做主,开展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游戏。
3.打造充分留白的“有准备环境”
我们把每一方空间和角落都融进舒展身心的教育价值。“有准备”的环境首先要体现课程融合的巧妙设计,其次要留白空间给儿童,自主呈现课程推进的痕迹;最后,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空间及材料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行为;通过环境呈现问题,分享经验,支持幼儿的活动。
因此朝晖幼儿园基于儿童立场,在改建中最大化拓展了专用活动空间,合理扩建多功能厅,并把园区角角落落充分利用,创设“有准备”的十大创客空间。
●课程故事:
《我们毕业了之小汽车诞生记》
“我们要毕业了”是近期孩子们热衷的话题,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宣告自己长大了。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唤醒幼儿对毕业典礼已有经验,甄选幼儿的经验发展线和主题脉络线;并根据幼儿意愿拓宽孩子对创客空间环境的思维;如在“创木空间”制作小汽车礼物,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留白空间,引导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比对、认知经验,形成与环境的互动。并尝试追随幼儿兴趣,支持幼儿更深入创想与创作,以多元表征形式呈现幼儿学习成果。
我的毕业我做主,追随儿童兴趣,支持儿童更深入创想与创作,空间环境呈现,是孩子们对学习认知的创造性体现;孩子们在自编自演中体验共同创作的乐趣,感受共同打造的环境,体会共同长大的情感。
环境是幼儿发展的“支持”,“有准备”的环境体现了课程融合的巧妙设计,让幼儿自主呈现课程推进的痕迹,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行为,并通过环境呈现问题,分享经验,从而支持幼儿的活动。
4.开发打破里外的“无边界环境”
课程环境无处不在,“绿·藤”课程一直致力于打造“无边界的校园”,拓展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通道,拓宽教育无形的“边界”。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打破教育环境的里外“边界”,给予儿童更多的活动空间,赋予儿童更多的活动权力,减少教育活动中的“不可能”。
秉承让孩子们“在行走中学习,在自然中感知,在体验中熟悉,在实践中成长”的理念,拓展“一公里环境资源圈”,融合“欢乐定向”活动,形成“绿野驴友团”行走项目课程,形成行前思、行中研、行后省的创新出行方式。
●课程故事:《动物园之旅》
动物园里都住着谁?它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一直对动物园充满了兴趣,刚好结合秋游的活动,开展了动物园之旅的活动。
《动物园之旅》的主题活动结合前期定向游戏的经验,利用一公里资源圈,让幼儿“走出去”,抓住幼儿对动物园的兴趣点,自主设计动物园的路线图和参观顺序,以问题为线索不断推进,借助专业工具,运用多种可视化评价方法,共同探秘属于他们的动物园。
课程环境及设计决定行走的品质,我们力求把每一次行走、每一个环节充分体验与环境之中,让孩子在行中学——环境感知,玩中学——实践操作,活中学——亲身体验,近距离地与大自然、社会环境接触,深度体验,让知识变得有温度!
Part 03
三维推进,无尽感悟
最后,孔园长为我们进行了精辟的总结:环境是幼儿的环境,课程是幼儿的课程,环境与课程的共生。
环境能够引发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思考,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增进师幼互动。感知环境,还原孩子的主体性;释放天性,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满足需求,支持孩子的创造力;打开通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环境成为了幼儿与课程的有效途径,给幼儿的课程参与留下空间,给幼儿的自主探索留下空间,给幼儿的新经验生长留下空间。
Part 04
大咖点拨、共赢成长
本次活动,特邀请省特级教师、市府幼儿园总园长冯伟群园长作为点评专家,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指导。冯特对朝晖幼环境变革做出了肯定与认可。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环境变革?
围绕这个话题,冯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她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是活动的产生,是儿童发展空间可能性的增加,是不断生长着的。以今天朝晖幼关于课程、儿童、环境三者关系的深刻解读为代表,我们为幼儿园在主题活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结合环境,教师能够更多的立足于儿童视角,感到非常惊喜。
01
思想空间的变革。立足儿童视角,回归儿童生活,传承幼儿园文化;
02
课程资源的拓展。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内涵,创构适合幼儿学习的场所;
03
空间成长的变革。呈现幼儿生长的空间,让幼儿成为课程的起点,让幼儿发展成为课程的终点;
04
多种关系的建立。在多种关系的建立和运用中,使幼儿不断深入研究,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孔蓉萍运河名园长工作室的学员们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大成实验幼儿园教研组长陈敏老师谈到:今天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我看到了朝晖幼能够基于儿童视角,合理运用园内园外环境资源,特别是一公里资源圈的利用让我眼前一亮,并且活动开展能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幼儿经验不断生长。
新华实验幼托园副园长张琰老师激动地说:听了今天的活动课程分享,内心非常触动,也非常赞同朝晖幼关于儿童观的建构,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天性,注重幼儿的体验,支持、鼓励幼儿的想法。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能够留出充分的时间空间和环境空间,使幼儿得到充分自由自主的发展。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刘丽辉老师和顾悦老师也为“拱优成长共同体”幼儿园及孔蓉萍名园长工作室学员们送上了浓浓的新年祝福,祝福大家在新的2022年,能够不断砥砺前行,取得丰硕的成果。
集思广益,互通有无
拱有优学,共同成长
“拱?优”成长共同体的创设
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通过智慧碰撞,相互借鉴
相互学习,携手并进
老师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
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文字编辑 | 沃嘉伦
图文编辑 | 陈婷懿
责任编辑 | 吴秋赟
总 编 | 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