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藤 慧研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教育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切磋共进,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建设,分享课程故事实施经验,提升教师互促共生的意识和能力,在朝晖幼儿园教科室的组织下,各园区教师开展了“线上+线下”共研的“绿?藤”课程故事实施研修汇报活动。
点亮成长星火
教育是“无痕”的,它源于生活、渗透生活;教育是“有痕”的,它记载孩子的足迹与成长。课程故事是观察、分析、解读幼儿足迹与成长的一种途径,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及时点亮幼儿学习成长的星火,吹拂微风、拾柴旺火,点燃幼儿生生不息生命之火。
慢叙童真故事
基于园本,基于儿童,基于问题是推动幼儿课程实施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故事发挥更大的力量?老师们采用PPT展示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娓娓道来,为大家呈现了25个内容生动,各放异彩,极具园本课程特色的班本故事,同时也分享着班本故事生成实施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种、有自己的花期、有自己的故事,老师如何捕捉、记录、对话、分享幼儿的故事?如何用他人的故事解答自我问题?如何尊重儿童天性,丰盈生命底色?让我们一起寻真故事,觅幼儿童年的味道…
周璐萍老师:中班《棉被“滑滑梯”》
疫情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挑战,同时也生发了更多学习的可能。一到周末,孩子们的棉被需要带回家。但是家长不能进校园,孩子们如何把这些棉被交到家长的手中呢?
心疼老师要自己拿——棉被怎么装进袋子里?——什么样的搬运方式最轻松?——如何借用工具把被子从二楼运到一楼?——棉被滑梯实验……在大人看来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对孩子来说也许蕴含着无限的教育契机。提出问题、尝试验证、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正是这日常中小小的的教育契机,孩子才能一点点成长为幸福的模样。
陈婷懿老师:中班《教室里的雨棚》
雨棚是疫情下为孩子挡雨提供的,却成了孩子们表征的素材。有一次孩子们在教室里搭建幼儿园,有的搭了木屋滑梯、有的搭了操场,齐宝搭的雨棚引来了关注。于是孩子们第一次仔仔细细的对雨棚进行了观察,观察之后,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表征和雨棚搭建。
“材料不够了?”
“过道太黑太窄怎么办呢?”
“有缝隙会漏雨怎么办?”
……
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们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克服了搭建中生成的问题,最终这个克服重重困难的移动雨棚完成了。
金小燕老师
中班《甘蔗带回来之后》
八卦田回来后,林林说:“我在八卦田看到了竹子”。云儿:“我也看到了,但好像不是竹子。”甜甜说:“那根长长的是什么?”有人给出了正确答案——是甘蔗。孩子们眼中的甘蔗是高高的,这么高的要怎么量?测量失败了,是方法不对还是工具不合适?
很快,孩子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分组试验开始了。在孩子的反复试验下一个新的方法——“用固定的东西做记号”诞生了。怎么表示测量结果?身体里的“尺子”告诉你:幼儿园的大门和大树是两双手臂、幼儿园小木屋是三双手臂的长度……生活中的测量无处不在。
周琦老师:中班《奇怪的小毛球》
秋游回来的步行小道旁,散落在地上的果子被孩子们当做了宝贝带回来放到了班级的自然角,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外面有这么多刺刺的,是刺球吧。”
“不对,我觉得这个像刺猬。”
“不对刺猬是动物,这个又不会动。”
这个毛球究竟叫什么呢?伴随着好奇,孩子们尝试了很多办法终于打开了毛球,经过查找资料知道了这个毛球原来是生板栗。
生板栗怎么去皮?盐水浸泡法、水煮法都被孩子们尝试了一遍。
板栗甜甜的,板栗吃起来绵绵的,板栗的味道像番薯,它是甜甜的土豆泥……
李婉琪老师:中班《“瞧一桥”看一看》
你见过什么样的桥:立交桥、拱桥、斜拉桥……孩子们告诉你还有身体桥、纸牌桥、积木桥。他(她)们的桥是什么样的呢?
看,设计桥的样子——寻找搭桥材料——开始搭桥喽——桥为什么会倒了——“瞧一桥”看一看——坚固的搭桥材料————桥怎么又倒了——桥墩怎样站稳——牢牢的桥竣工啦!
方玥老师:大班《“纸”和你玩》
四次“造纸之旅”让孩子们沉浸在自由探索的乐趣中,每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与静心。
这一次孩子们从初次的失败、总结经验、再次探索直至成功到进一步创意造纸,提升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追随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潜心做扶手,和孩子一起创造自己的成长故事。
韩馥蕾老师
大班《咦,迷宫怎么倒了?》
师幼一起建造的迷宫坍塌了!“谁干的?”“为什么会坍塌?”
“可能是有人搞破坏”、“可能是草坪空间里的肥猫”、“砖块的缝隙太大没有粘牢”、“风太大吹倒的”、“听妈妈说陶瓷要烧一烧,我们没有烧,所以倒了”……
怎么样才能保护好呢?剩下的迷宫怎么保护呢?一场关于迷宫倒塌的侦破和保护之旅开始了。寻找合适的迷宫安置地点、倒下的泥巴迷宫能修好吗、重新做个不倒的迷宫,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慢慢诉说她们的故事。
吕纯老师:大班《遇见·桥》
绿野小驴友们要去潮王桥探险啦!围绕着“怎么去?路上要注意什么?准备什么?潮王桥有多长?多宽?”等核心问题,孩子们开始忙前忙后。
分队、取队名、设计队徽、绘制地图、设计路线、计划书、准备物资、制定采访计划、寻桥大行动、实地测量。一次次的讨论、猜想、计划、验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更教会了老师要避免过于“积极”和“主动”的教育行为,要比孩子看得远,做事“慢”一些,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向阳而生。
晁晨老师:小班《小桔皮,大秘密》
有一个孩子因为他剥不开桔子,所以就直接拿起桔子啃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马上大喊:“桔子皮是不能吃的! ”
桔子皮能吃吗?孩子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那就剥下来尝尝吧,原来桔子皮的味道是这样的!
听说桔子皮是硬硬的,怎样把桔子皮弄干变硬呢?嘴巴吹、纸巾擦、吹风机、太阳晒……最后孩子们弄干了桔子皮。
桔皮为什么会变黑?变黑的桔皮怎么处理?没有变黑的桔皮可以怎么玩?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问题串联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故事。
不要走开,滑动更精彩
高燕老师——小班《自行车变干净了》
张淑敏老师——小班《看!有小黑点》
沃嘉伦老师——小班《果汁怎么来?》
宋悦老师——小班《衣服奇遇记》
程雁老师——小班《咦?怎么湿了》
徐燕老师——小班《袖子湿了》
李璠老师——小班《牙“芽”大行动》
王婳老师——小班《层层“剥”开好奇心》
顾晓菲老师
——中班《动物园有狮子吗?》
朱利萍老师
——中班《‘公园里’的极速滑滑梯》
刘丹老师——中班《一“定”找到你》
洪温婉老师
——大班《“泥”好,我的陶泥朋友》
方芳老师——大班《布里生“花”》
李丽老师
——大班《梦想乐园定向之旅攻略》
徐钶杰老师——大班《冲呀,小蚂蚁!》
徐萍老师
——大班《快乐“童”行,童眼寻秋》
“故事”
美国故事家吉姆·科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在展示活动中,老师们对班本故事进行了内容的梳理、精彩的叙述,更有借她人之事反思自己之行。
幼儿园里“生长”着许多精彩的课程故事,它是真实的、生动的、有趣的,更是属于孩子们的。朝晖幼的老师们将学、思、行结合,站巨人之肩,拔节成长,更敏锐地捕捉孩子的学习焦点,愿意放手,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有效的支持,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在与自然互动中共建更多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 绿藤慧研 –
文字编辑丨许向凯
图文编辑丨陈婷懿
责任编辑丨吴秋赟
总 编| 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