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杭州市朝晖幼儿园
新冠肺炎流行期,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可以保证我们的免疫力,帮助我们抵御病毒。儿童青少年在危机事件中会更脆弱,所以,特殊时期,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一、 面对疫情,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应激反应?
学龄前儿童会变得哭闹、黏人、紧张、害怕,反复询问家长疫情的事情;青少年则会花大量时间看疫情的相关新闻,有的孩子可能表现为话少、笑容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激下饮食和睡眠都会受到影响,如食欲变差、失眠、做噩梦等。应激反应源于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轻到中度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随着应激事件消失会逐渐消失。
二、 如何应对孩子的应激反应?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缓解应激反应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环境的安全稳定,特殊时期,很多家长也容易情绪不稳定,有些家庭成员还会吵架冲突,这些紧张和不安全感都会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应激反应,所以,如果想有效关爱孩子,家长需要学会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2.保证营养进食,睡眠充足。缓解心理应激的前提是保证人体平稳的生理状态,家长可以在食材的种类和口味上多花些功夫,保证孩子三餐规律,营养丰富;孩子睡眠环境要舒适,不要熬夜,保证孩子有良好充足的睡眠。
3.温柔耐心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对于学龄前儿童,孩子哭闹和黏人时,家长可以通过抚摸、拥抱安抚,也可以用游戏放松及转移注意力;对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孩子出现紧张、烦躁时,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告诉孩子当前特殊时期,烦躁是正常反应,家长接纳的态度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
4.最大可能保证日常活动规律。危机事件让人恐慌的重要原因是它破坏了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就是破坏了人的安全感。在安全前提下,家长尽量保留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不要过多的浏览疫情相关信息,每日安排充分的活动,如看书、室内运动、游戏、做手工等,这些娱乐活动可以有效放松心情和大脑。
5.和孩子一起制定预防疾病方法。疾病带来的恐慌源于它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但目前的信息已经提供给我们大量科学易行的预防知识,建议家长根据已有的科学信息,和孩子一起列出“预防疾病”的具体做法,可以详细至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外出后如何消毒,每天运动多久、喝水吃饭情况等。让孩子时刻能确认自己当下是安全的,增加他们自我效能感和安全感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无谓的恐慌。
增加联结,看见希望。通过电话、网络和亲朋好友交流,在同样的处境中彼此鼓励,这样会增加彼此间的联结感,灾难中这种联结感是抵御孤立无援感的有效武器。
多关注新闻中的积极信息,增加希望感,自己和孩子都要相信,目前的困难和不便都是暂时的,疫情一定结束,春天终会来临!
文字编辑:安 江
图文编辑:汤润圣
责任编辑:章晓静
总 编: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杭州市朝晖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杭州市朝晖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