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 大运动 |
|||
球类游戏篇
超长的假期里孩子们一定把家里的玩具玩了一遍又一遍吧?如果要在每个宝贝家里都找出一个相同的玩具,相信一定是球啦!
没错,对于2~6岁的孩子来说球是他们的最佳运动玩伴,因为球的属性、种类和玩法多,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展游戏,所以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那么在有限的空间里怎么把球利用起来和宝贝一起来做运动呢?
嘿嘿,介绍游戏之前先来看看我们最喜欢的哥哥老师们在家是怎么玩球的吧!
哥哥老师们厉害么,他们可是真的好想念你们呢!
看了视频爸爸妈妈可能会问:在家玩球就是给孩子拍拍球吗?NO!NO!NO!拍球是孩子身体协调、灵敏、专注等素质的综合体现,但刻板的练习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好的运动水平是玩出来的,本期锦囊来给爸爸妈妈们支招在家用不同的球可以玩哪些游戏!
01
游戏一:夹球移动
夹球走:控制球的移动,提升下肢的协调与精细动作。
夹球跳:以跳跃和对球的控制提升下肢力量与稳定。
游戏解读与拓展:
这两个游戏可以发展下肢的协调和力量。两种玩法都需要腿部向内侧用力夹住球,但跳还需要小腿向上发力,脚离地瞬间球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所以夹球跳难度更高。小年龄的孩子可以尝试相对软的材料,比如海绵坐垫、抱枕等等。
02
游戏二:纸球投掷
变幻篮筐:投掷球到目标方位,上肢力量的控制调整。
移动投球:把球放到不稳定的目标物里,移动中对球的控制。
游戏解读与拓展:
这类自制球游戏可以提升孩子们的上肢力量以及全身的协调性。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难度。比如将纸箱前增加一定的遮挡物,也可以将纸箱拿在手中不断移动。孩子要对纸箱的位置以及大小重新判断,在增大难度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幼儿运动小百科:
对于2~6岁的孩子来说,球应该以“玩”为主,不要过多的局限于球类项目的规则和玩法(比如乒乓球一定要用球拍打、篮球一定要投篮等),而应把它定位于满足孩子发展需求的运动材料,通过玩法和不同动作的变化来提升孩子的协调、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这样不但能提升孩子玩球的兴趣,也可以拓展玩球的方式方法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03
游戏三:挂彩球
踮脚挂球:调整球的空间方位,感受身体的控制与平衡。
跳跃挂球:促进眼睛、手和身体间的相互协调。
游戏解读与拓展:
玩法一锻炼的是脚部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玩法二跳的动作锻炼的是小腿肌肉的爆发力以及空间方位的感知。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个游戏,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玩法锻炼不同方面的身体素质。如果家里没有海洋球,可以用气球、乒乓球,或者其他比较轻的球,都可以尝试这个游戏。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逐渐升高胶带的高度。
04
游戏四:反应抓球
反应接球:专注力、速度、灵敏的锻炼提升。
自抛自接:更高要求的反应和动作速度。
游戏解读与拓展:
这类抓小球球游戏倾向于小肌肉群的锻炼,动作需要更加的精细和准备。相比于大球,小球体积小、可操控的面积小,质量轻,所以操控过程更需要孩子专注力集中,更考验孩子的反应力和灵敏性,这样的小球游戏对空间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在家里进行哦!
05
游戏五:气球游戏
抓气球:快速感知方位,提升专注、灵敏、速度。
踢气球:用脚控制球的位置,下肢力量以及眼和脚的协调。
游戏解读与拓展:
气球与其他球类相比质量更轻,所以移动速度和方向不稳定,很难预判运动轨迹,所以对孩子眼睛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有较大调整。在抓气球的游戏中除了提升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还能在寻找气球的过程中提升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踢气球则考验了孩子们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合作能力,也可以用手、头以及身体的不同部位来玩这个游戏哦。
06
游戏六:夹球跳跃
夹球跳障碍:下肢控制球的力量与精准度。
夹球投准:控制下肢的稳定性和精细动作。
游戏解读与拓展:
以上两个小游戏是通过脚和腿部肌肉控制球。有研究指出,下肢的力量和协调的发展能让孩子在运动中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这两个游戏是一个难度递进的玩法,在第一个有种感受夹球的力度和双脚起跳与落地后,第二个游戏要在此基础上要更加精细的跳起后松开纸球,同时落地后还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这一系列的动作对于孩子的下肢力量、身体协调性以及精细动作都有促进作用。
结语
现在可以找出家里大大小小的球,开始尝试各种玩法,期待你们的创意分享!回归幼儿园后,我们一起在操场上一展身手,玩球达人就是你了!
编辑 图文&视频 / 男教师工作室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宋庆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