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恩
跪
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教育,在启蒙养正;教育,期明理成人。感恩教育是宋庆龄幼儿园爱的教育的重要组成,贯穿于三年幼儿园课程的始终。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从小班开始,老师们就会利用各种节日、抓住各种主题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了解父母、祖辈对自己的全心付出;感受父亲顶起天、母亲撑起家的辛劳。在幼小的心灵中,感谢之情在滋养,感恩之心在萌发。而到了大班,我们要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郑重的仪式让爱升华!
因为有你,童年很甜蜜,
因为有你,世界很美丽,
因为有你,我明白了爱的意义,
因为有你,感恩有你。
“爸爸妈妈,我给你们磕头了!”一句话抵过多少言语,让父母潸然泪下。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我们最爱的就是爸爸和妈妈。中国人不善于将爱的情感外显,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在映满中国红的仁爱堂里,爱—无处不在!
恭请入座、行跪拜大礼、向父母敬茶,老师教给孩子的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动作,更是这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孩子们从简单模仿,到渐渐在动作中浸入感情,一招、一式认真、庄重,只为将自己表达的这份爱不差丝毫。
当我跌倒的时候总有人把我扶起,当我哭泣的时候总有人哄我开心,当我调皮的时候总有人教我道理,当我害怕的时候总有人给我勇气,当我出错的时候总有人给我鼓励,当我烦恼的时候总有人给我信心,当我孤单的时候总有人把我惦记,当我开心的时候却不见你的踪影。
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付出说不完、道不尽。做父母的可能不会记起,但做子女的不能忘记。老师们启发孩子回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些片断或是那些细节,启发孩子用话语组织起这些爱或是试图去理解那些可能表面上看不出却是更深层的爱。孩子们双手作揖,向父母诉说感恩话语:生病时妈妈焦灼的心情、晚归父亲的睡前故事、出差后惊喜的礼物……回忆起来的虽然是点点滴滴,却是孩子心中最温情的回忆。欲语泪先流,点滴之爱,当应铭记于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国的诗词或是儿童的歌曲中有许多关于亲情的描述和做人道理的讲述,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每日吟诵或吟唱,并向孩子们细细解释这一词一句的涵义。孩子们因韵律而动情,更因理解而共情。他们声情并茂的表达,似乎就是在向父母诉说——爸爸妈妈,我懂得!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送给妈妈的围巾,是一份从夏天织到冬天的温暖牌礼物。因为织围巾,可能会少玩了一会玩具;因为织错了,又要重新再来。可是,为了妈妈,我愿意坚持!坚持,是我对妈妈的爱。送给爸爸的画,是一份独一无二的限量版礼物。就算不知道“小画家”是谁,光看画中的爸爸也能猜个不差,因为自己笔下的爸爸真的就像“自己的爸爸”——每个人心中最帅的爸爸!
梦娃醒,太阳笑,
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善作魂,
勤为本,俭养德,
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
爱,是宋庆龄女士奠基幼儿园的根;爱,是渗透宋庆龄幼儿教育的魂。感受爱、懂得爱、表达爱,是我们对宋奶奶的孩子们的殷殷希冀。一个爱自己的人才会爱他人,一个爱小家的人才能爱大国!
爱,温暖寒冬;爱,温润心灵!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宋庆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