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ID:优师教研
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教室门前怎么包?
中班生成式主题活动“门前三包”在经历了第一阶段:孩子们对“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好奇而引发的话题,从而延伸到对幼儿园的门前三包是什么的求证与验证的阶段,经过师幼共同的回顾、总结,基于孩子对幼儿园的门前三包的经验的了解,教师持续挖掘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不断引发话题,引导孩子们再次思考……
幼儿园门口和教室门口的门前三包一样吗?
教师心语:当老师发现孩子们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时,我们没有马上给予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求证,在求证的过程中引发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从观察对比中进行已有经验回顾。
老师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那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怎么去验证同样都是门前三包,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根据以往的经验,孩子们都认为去“现场”看一看就清楚幼儿园门口与教室门口有什么不一样了!
通过考察,小朋友们发现一样的地方有:
幼儿园有门牌,教室也有门牌
幼儿园门口有墙,教室门口也有墙
不一样的地方有:
幼儿园门口有护栏,教室门口没有
幼儿园门口有人行道,教室门口有架子
小朋友提出可以用小椅子围合的方法来圈出门前的范围,可是好像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椅子有点少,不够围合怎么办?
终于,在孩子们的头脑风暴中确定了门前三包的范围。
教师心语:通过实地考察,孩子们发现了一样与不一样的地方,教师不直接给与答案,而是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发现、探究,验证;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构建对真实事物的探究欲望、感知探究过程获得探究的能力、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考察的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其实也是帮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感知空间关系。
老师说: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门口的地点和范围不一样了、门口的人也不一样了,那监督的人是不是也会不一样呢?老师便再次引导幼儿思考,发起提问。
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那可以怎么办呢?
于是,投票大会就开始了。
最终,小朋友们选出了投票数最多的值日生。
教师心语:从投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孩子们有了更多已有经验的延伸,比如孩子们发现: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会影响自己的游戏,老师要带小朋友学习本领,保洁阿姨很辛苦,而自己也非常愿意去承担值日生的工作职责,所以最终选出负责人为值日生;基于此我们在值日生版块的原基础上增加了“门前三包”值日生。
从此之后,教室门前也是小朋友们重点“保护”的地方啦!
看见教室门口有“渣渣”,值日生会邀请朋友一起来打扫,作为值日生,也会友好的提醒朋友爱护干净。
教师心语:通过孩子们的投票以及投票后小故事的产生,发现孩子们喜欢去承担门前三包的值日生责任,也看出了他们对未做过教室门前三包事情的合理预判,还能感受到他们对完成一件事的责任心,在身体力行中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因为感知劳动的不易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对于孩子的教育价值在活动中得以彰显。
门前是大家的,而不是值日生自己的,有些事(打扫卫生)值日生就能做好,有些事(爱护干净)需要大家一起配合才能完成。
嗯,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乱扔垃圾)。
小朋友们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理解:
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干净!
有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
值日生要记住自己的责任
其实我觉得大家都做的很棒了,因为我们出去做早操、出去玩游戏、散步还有放学的时候,我看到门口都很干净的。
教师心语: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同与不同、找寻答案,并对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孩子提问、支持儿童探究,引导孩子在问题中去求证,锻炼幼儿经验迁移的能力;同时,在这样的正向体验中,将会在孩子们的心中萌发出“我们很棒,我们可以”的宝贵信念。
未完待续:
这段时间,孩子们一直在做门前三包的小责任人,同时也将“门前三包”从幼儿园门口拓展到教室门口;作为老师,我们期待孩子通过长期的自我服务中,能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不断的坚持和积极的反馈中形成客观、正向的自我认识,从而获得自信;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似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每个人都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关于自己的自我照顾又有哪三包呢?我们一起期待吧!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本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在转载时注明”本文来源《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撰稿 | 马佳茜
编辑 | 徐意蒙
审稿 | 白 黎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