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居直著有《我的图画书论》、《幸福的种子》、《看图画书的眼睛》、《图画书时代》、《到图画书的森林中去散步》等书及《桃太郎》、《木匠和鬼六》、《信号灯眨眼睛》等多种图画书。他对图画书的理解、实践和传播,影响了几代人,直至今天。
今天我们来分享松居直先生对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最重要的观点一一
松先生一直强调: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即使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看(多数只是认识书里的文字),在上小学前,甚至小学以后,我们最好还是可以念给他们听。这对丰富亲子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五六岁的孩子自己看绘本,大都是盯着文字一个一个念,这种读字并不是看书,他们甚至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更别说乐在其中了。而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看绘本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能这么深入解读绘本的人,如果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孩子听,必定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让这些话语传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
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因此大人读图画书给孩子听,对孩子的心智的成长非常重要。读的人对书的了解越深,共鸣越强烈,听得人越能深入书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要小看绘本书,它的价值因人而异可大可小,影响可深可浅。
对已经完全能自己看书的大孩子,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书,或不露痕迹的送书给他们看,或陪他们去图书馆。重点是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读书”上,给他们最大的自由而不是压力。
据说,孩子在三岁前已经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无论读书还是听书,都是一种读书方式,重点在于是否理解了书的内容。
到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家长仍继续念书给他们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可以进一步拉近亲子关系。
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尽可能去制造大人和小孩一起读书的气氛,因为这是最好的阅读指导。
念书给孩子听,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绘本自己不会说话,绘本的内容必须经念书的人传达给孩子。我们每天花十几分钟,选择生动有趣的绘本念给Ta听,Ta一定会又高兴又满足。
这种喜悦也会感染到我们,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亲子之间交互传递这种喜悦,孩子自然会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卢梭说:“生命不在乎长短,而在乎深切体会。”
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吧!”
“电视里的叔叔讲的故事,比妈妈讲的还好听,而且还有美丽的画面”
“可是电视里的叔叔不会抱我…”
这个场景很触动我,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电视里的声音,而是充满深深爱意的,来自父母的有温度的声音和大大的拥抱与爱抚。
每天临睡前,握着孩子的手,念书给他听,一粒幸福的种子正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我深信绘本只有在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发挥力量。
当你念完一本书后,紧接着对孩子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本书好不好看?哪里最有趣?你最喜欢哪一幅画?故事在讲什么…
这时,你可曾考虑过孩子的心情?
对孩子来说,听妈妈讲绘本本应该是一件非常快乐轻松的事,但为了应付妈妈马上会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半有迹可循),孩子只好一边听故事,一边假设问题,一边准备答案。比如,妈妈一定会问“你觉得哪里最有趣”,所以这一段要记清楚…
这么以来,孩子怎么能快乐的听故事?当孩子觉得故事有趣,刚想沉浸在情节中,却必须急刹车,准备一会可能要回答的问题。孩子就在这种想要陶醉,却又不得不保持清醒的情况下,听完了整个故事,然后接受“等待已久”的读后指导及问题。这样的阅读方式当然不能满足孩子,只会使他们排斥并讨厌看绘本。
松居直:绘本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源泉。当孩子正沉醉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时,大人只管好好讲绘本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不要为了满足大人的需要去打断孩子们的想象世界。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露痕迹。
▍来源:转载于微信号丹妈读童书,本文仅做分享,如有错误信息,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如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原出处!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