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聪慧家长:
您们好!“五一”小长假将至,人口流动较大,但当前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及各类传染病流行时期,不能忽视新冠疫情防控,同时还要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肺结核、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传染病的感染和发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诺如病毒
诺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称为“冬季呕吐病” ,但全年都有发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全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多样,包括人传人、经食物、经水传播,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泻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为急性胃肠炎,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成人中腹泻更常见,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预防措施:注重手卫生、日常清洁卫生、不喝冷水,养成良好习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开窗通风”。
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正常人接触肺结核病人后,若吸入肺结核病人呼出的带结核菌的飞沫,有可能感染疾病。此病被视为“白色瘟疫”。
临床表现:主要以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有咯血、低热症状,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预防措施: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不要面对别人咳嗽或打喷嚏,用手帕捂住口鼻。不可随地吐痰。不要和患者接触。室内常开窗透风,空气保持新鲜。用具要用消毒液擦洗,被褥要常晒,还要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传染性极强。
临床表现: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发病两周内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在公众场合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自己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机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