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探索与理解、实践与创造的动力
——记中一班课程建设活动
“玩”,是幼儿的天性。“玩中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通过“玩”来激发他们求知的动力、培养习得的知识、提高动手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在中一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促使孩子们探寻新知识,建构新经验;以玩为动力,让孩子们在观察、猜想、实践和验证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新想法,新创造,成为 “创意达人”。
一、“玩” 组装
在看完阅兵仪式后,孩子们对阅兵式上的坦克大炮产生了好奇心,想要了解坦克是怎么造的?于是,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给他们定制里一套迷你纸板坦克材料,让其观看组装视频后,想办法合作组装出一个坦克。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玩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动手的创造力,在拼斗过程中孩子们运用了观察、比对、判断、分析、合作等综合能力。毫不疑问,这一过程有助于解决洞察力的问题,促进他们多项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心态!
当组装完成,涂好颜色大功告成时,孩子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愉悦!从中也渐渐感受到一件事情得以成行,自己要知道想办法获得资源和材料,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在未来真正的生活中是不会把我们所有的需要准备妥当的!
二、“玩”好奇
“军舰是怎么在海上航行的呢?”、“战舰能浮起来吗?能开走吗?”,带着孩子们的疑问与好奇心,我们与孩子们展开了一系列制作小木船、放小木船等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想法,适时地为他们自主思维与探索,提供机会和材料,这也是我们课程建设的核心动力与核心要素。
活动中,孩子们抱着玩的心态,从中了解了沉浮的原理、船的构造、动力原理等知识。逐渐形成了细腻的观察能力,对获得信息作出判断、进行逻辑推理,还能用语言进行复述和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在一次次的尝试观察学习中,孩子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惊奇与发现,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还能进行有效预测,思维能力不断得到练习和优化,这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思维技能和自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
三、“玩”野战
“呯呯呯,啪啪啪”、“小心躲着,瞄准”,沙池里传来一阵阵激战声音。孩子们玩起了他们喜爱的打仗游戏,一群带着自制头盔,手拿小步枪的蓝军和绿军正在进行一场模拟战争。
玩的动力来源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从迷你沙盘里的“沙上谈兵”到沙池里的“野战游戏”,孩子们化身成小兵张嘎,放牛的王二小,送鸡毛信的海娃……这些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一个个浮现。通过细致观察、耐心躲藏、坚持匍匐,孩子们享受着游戏带来的欢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理解战争与和平。
通过一系列各种各样的“玩”,孩子们都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经历了思考、探究问题,创造问题的心理过程。综合能力在不断的提升!促进了思维与人格的发展,孩子们用这种探索表达生活的态度去获得满足的幸福感!就是成长的奥秘!
(PS:孩子们可喜的变化,也在慢慢改变,影响着家长对玩的看法、对课程活动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对我们中一班课程建设活动的点滴感受吧!)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机关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