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程开始前,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我知道的黄河”。
? ? ? 通过调查,孩子们初步知道:黄河呈“几”字形,是世界上含沙最多的河流;泥沙的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黄河流域还有炎黄二帝、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这些资源非常珍贵。我们梳理出适宜孩子了解的问题,努力支持他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多形式、多角度地探究黄河,拓展孩子的视野,感知民族文化。
? ?? ?黄河离孩子的生活比较远,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符号”。我们决定寻找适宜幼儿理解、掌握的媒介,帮助幼儿了解黄河。绘本《一条大河》以孩子的视角将黄河流域的壮丽景象、灿烂文明、标志性建筑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 ?
? ? ?我们在绘本中找寻答案。
? ? ? 这些城市在什么地方呢??欣赏绘本之后,?我们围着地图,仔细地观察着,找到了黄河源头,找出了途径的城市:兰州、银川、内蒙古……
? ? ??阅读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画出了一些城市的典型特色。
? ? ? 诺诺:我看到兰州,就会想到兰州拉面,可真是太好吃了。
? ? ? 好好:西安的大雁塔和兵马俑,很出名哦!
? ? ? 不同城市的特点,在孩子们笔下盎然生动……
? ? ?包米:我都想做一条黄河了!
? ? ?师:怎么做呢?
? ? ?借鉴绘本《一条大河》—“我腾身一跃,犹如一条金龙,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声长哮”,孩子们阅读后决定,把黄河化身为金龙,展现在楼梯墙面上。
? ?孩子们对照着地图,将画出的城市地标张贴在相应的地方。
? ? ??孩子们猜想:一定是河水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带了很多的沙子,所以水就变成了黄色。
1.沙池游戏,观察水流变黄的过程
一切准备就绪!开工!
我们要堆得高高的,这样水才能流下来哦。
? ? ?我来用脚踩一踩,这样更坚硬一点。
我们用切开的PVC管子做河道,要挖深一些哦!这样才好铺设管道。
流水从“黄土高原”向下冲刷,把沙子都带到了水管里,孩子们清晰地看见,水变成了黄色。
很快,水管都积满了沙子,水流不过来了。
妹妹:“快把管道里的沙子挖出来,抢救黄河呀!”
? ? ?大家听到后,拿起铲子,将管道里的沙子往外挖,忙得热火朝天。
? ? ? 虽然大家努力的往外挖沙,可是沙子还是一直随着水流过来。彬彬说:“好累呀,沙子怎么也挖不完。”“抢救黄河”行动失败了。
?
戏后,孩子们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 ? ? 为什么“抢救黄河”会失败呢?
? ? ? 柚子:“黄土高原”的沙子太多了,水就一直带着沙子下来。
? ? ??楷楷:对,我们都挖不完。
? ? ? 老师:“如果管道里的沙子不停地堆积,水又不断地流,会发生什么呢?”
? ? ??为了探究答案,老师在科学区提供了“微型黄河”。
经过实验,孩子们发现:“沙子不停堆积,水会漫出来,要发洪水了。”怎样才能防止沙子堆积在底部呢?孩子们想了一些办法。
阳阳:用勺子挖去多余的沙!
萱宝:或者加大水流。
我们发现:挖沙的方法太慢,用棉布拦截的方法可以轻松将沙水分离开,水变干净了!
? ? ?这种方法叫“过滤”哦!还有别的材料可以将沙水分离开吗?
呀,麻布的网眼太大了,沙子都漏过来了!
我们发现:过滤的布料,网眼越密,效果越好!
? ? ? 好好:“要是能像这样,把黄河中的沙子过滤出来,就不会发生洪水了!”?老师告诉大家,其实黄河水患一直困扰着两岸的人民,很多人都为治理黄河付出了努力。
??老师:“现在人们是怎样治理黄河的呢?”
? 在书中,我们认识了一座伟大的水利工程——小浪底。
? ? ?孩子们由衷地赞叹:“中国人真厉害。”的确,现在的黄河,经过治理,不仅减少了洪涝灾害,一些地方的河水已经变清啦!
? ? ?小树提出:我们去建构区搭建一个小浪底吧!
? ? ? 我们先来设计。
??? ? 一起尝试建构吧!
? ? ? 通过细致观察小浪底的图片,孩子们发现进水口、泄洪洞、排沙洞排列布局关系。运用各种积木、长卷纸筒组合搭建出了小浪底。每天游戏时间,都有孩子对小浪底进行改造。“小浪底”,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心中英雄般的建筑。
? ? ? 教师的思考: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沙水活动,注重孩子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在游戏中,孩子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了解小浪底对于黄河水质变化的作用,发现自己聪明才智与劳动人民智慧的不谋而合。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 ? ? 来听听孩子们的精彩朗诵吧!
? ? ? 听完诗歌,孩子们对其中“哺育龙的传人”一句提出了疑问:谁是龙的传人?
? ? ? 果果:“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吧!”
? ? ? 龙是什么呢?
? ? ? 元元告诉我们:古时候黄帝在统一中原后,选用的图腾是“龙”,选取了狮、虎、牛等11种动物最厉害的部位,组成了“龙”。我们中国人都自称为龙的传人,过年都有舞龙的习俗。孩子们看到舞龙的视频,一个个激情迸发:“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来舞龙吧。”
? ? ? 于是,我们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开展了小组合作韵律活动《舞龙》。
? ? ??我们的分工:
? ? ? 设计造型:
? ? ? ?队形变化:
? ? ? ?经过几天的练习,我们在升旗仪式上进行了表演。? ? ?
? ?
? ? ? 吴冠中爷爷的《黄河》,用点、线、面的组合,绘画出黄河水流奔腾的姿态。充分欣赏之后,孩子们进行了小组绘画。笔下的线条慢慢流淌,大家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黄河。
? ? ? “大河之旅”接近尾声,一路上,孩子们热情投入,积极主动探究黄河、感知黄河、认识黄河。教师从关注孩子“学什么”到“怎么学”,将远在中原的黄河与孩子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年龄适宜性、文化适宜性,以生动趣味的实验、丰富多样的游戏,拓展幼儿视野,让幼儿在积极探究、主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民族精神,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
撰稿、编辑:金茹 强燕慧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