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张素梅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园本教研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实现以研促教,2022年9月29日,深圳市张素梅名师工作室特邀请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李静老师传经送宝,带来一场酣畅淋漓、接地气的精彩讲座《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施》,深圳市张素梅名师工作室、龙岗区张素梅名园长工作室及宝龙街道学前教育第一学区各园所的园长及其教学管理人员同步收看直播。
01
工作室“云相见”
|
工作室主持人 张素梅园长
02
专家指引,拨云见日
|
罗湖区教科院幼教教研员李静老师
为了支持大家的学习,本场邀请罗湖区教科院幼教教研员李静老师做专题教研,她既有扎实的理论高度,又有作为幼儿园教研员、区域教研员的成功实践经验,在专业视角和教研思维方面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带领大家探寻一些有效的教研路径。
“学而不思则罔”
勤学勤思齐进步
谢智
首先感谢张素梅名师工作室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机会,在今天的研修获得中,李静老师有些话是非常打动我的,比如“看见老师”、“促进教师的自我觉醒”。首先是开放性赋权,让教师敢做;其次是支持性赋权,让教师做好;再次是发展性赋权,让教师有发展。无论我们想为老师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知道老师需要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听见儿童,看见儿童,其实教师也同样要被听见被看见。作为园长,在注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爱孩子,才能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收获满满,学习过后自己也会有疑惑,关于教研我们平时做的到位吗?关于教研老师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什么是有效的教研?教研的内容是老师们感兴趣的吗?从以上问题出发再次回顾了李静老师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区域教研材料投放环节中,教研前老师的准备工作,首先老师应该了解班级每个区域材料实现的价值,针对价值表一一对应区域材料的价值。在经过多次的教研才能够沉淀出来一个班级的区域材料投放清单。
在这次学习中收获颇多,既认识了不同的区域材料投放的不同阶级教研,也在学习中明白了教研目标的内在逻辑,实时根据不足进行整改,最终才能够获得合适自己的园本教研
潘丽娟
水岸新都花园
幼儿园
今天李静老师分享的教研模块化思路,其中在教研的过程中,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分解、表格化的教研成果整理,给我们教学管理人员很大的启发。在教研设计上,作为教研活动的主导者,不仅要自己思路清晰,将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模块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老师做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准备,欣赏教师将教研成果在班级落地,把每一次的教研成果一一梳理,形成文本性的资料,以帮助教师不断的复习、巩固教研成果,形成从教研设计、执行、落地、成果梳理、再设计的闭环思路。
李静老师说:“作为教研活动的主导者,要充分了解幼儿园各个地方的活动现场,了解每一个标签、材料在活动现场的作用,才能设身处地的了解老师在教研过程中的想法。”这一点是我们不足的地方,所以,接下来我们将调整教研活动安排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我园的教研活动组织质量。
如何做好园本教研,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甚至是很多幼儿园和教学管理人员仍然迷茫的问题,我们在开展园本教研的时候,真正解决了教师在一日生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吗?我们的思路真正清晰吗?老师们真的从中得到了专业发展吗?
通过罗湖教科院教研员李静老师《幼儿园园本教研经验分享》,站在一名教研员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园真实的教研情况,挖掘在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区域材料投放”的专题教研来介绍园本教研开展的不同时间段,作为教研员和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角度,并且呈现出来教研的不同层次。因此,在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作为教研员、教学管理人员要有反思的能力,要有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并且不断调整教研的方式,一定先有目标、有计划,再实施,避免毫无准备、毫无计划的园本教研。
黄小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文字丨杜亚君、吴婷婷
素材:工作室成员、学员提供
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深圳市龙岗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