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赏清明】
清 明
风清景明,和煦暖阳
放歌远足,追逐春天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时霎清明,追思更浓
又到一年清明时,
疫情之下的清明,亦别有一番意义!
让我们一起用行动
感恩逝去的亲人和英雄,
感恩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清明·大调查
踏歌出行,用计划承载仪式
蓝天草地,花儿争先绽放
踢蹴鞠、吃春食
荡秋千、放风筝
伴着春日的微风与静谧
孩子们奔赴一场“春日游乐会”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的习俗,体验清明节节气活动,孩子们一起展开了讨论。
我们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非常有趣。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除了扫墓祭祖,原来我们还可以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
了解清明的习俗后,我们还将清明节气的特点和习俗编成诗歌呢!
清明·忆英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个革命小故事,
一首红色赞歌,
一部辉煌奋斗史,
先烈们用鲜血染红了人民的幸福日子。
老师通过事迹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主题宣传教育,孩子们了解烈士们沁人肺腑的英勇事迹,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浓厚的节日氛围蔓延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瞧!孩子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他们的小小巧手,用心制作了一个个献给英烈先辈们的花环,表达着对他们的由衷敬意。
清明·知习俗
琪琪:艾草是什么样子的?
轩轩:绿色的,叶子背面有白白的绒毛。
童童:叶子像枫叶一样,三角形似的。
朗朗:闻着有浓浓的味道,是我不太喜欢的味道。
可可:艾草好像长得不高,矮矮的。
认识
艾草
孩子们对艾草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探春·寻艾·研艾·品艾”系列活动,提高了孩子的自我动手能力,增进了同伴之间的感情。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诸多的美食让人回味与遐想。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运用拓印、泥工等方式制作了青团、菊花酥等寒食餐,体验清明食俗文化。“绿色的,圆圆的青团就像一颗绿宝石。”“你做的菊花酥真漂亮,好想吃一口!”童言稚语里处处透露着生机和活力,为清明节增添了独特的“仪式感”!
青团
菊花酥
清明·踏青游
清明节正是春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机。让我们跟随孩子们到户外踏青散步、嬉戏,看红的花、绿的草,沐浴春日温暖的阳光,亲吻和煦的春风。
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自古以来,“纸鸢”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将自己的灾病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孩子们在骨架上糊上纸,系上长线,准备放飞空中!
在放风筝之前,我们一起讨论了怎样才能使风筝飞得高高的。孩子们的方法层出不穷,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试试吧!经过孩子们的不断努力与调整,我们的风筝终于高高地飞上了天。相信孩子们一定也能像风筝一样在这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飞得高、飞得远。
/////////
清明谷雨,四季轮回,
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
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家国情怀。
缅怀先烈,憧憬未来,
我们的每一颗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活动不仅使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气——清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对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向英雄致敬的活动,也使”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悄悄在幼儿心中生根萌芽。
end
文字:冯宝仪
编辑:罗嘉瑜
审核:曾翠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