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家长征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收获孩子幸福人生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收获孩子幸福人生  

班级:中三班   家长:李芝兰

   曾经读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地,这块玉在他的锄头下变成了一块块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都像石头一样,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为人父母,我们也得到了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看着玉石的变化日渐失望。两者的区别,则是后者使用的雕琢工具,常常是锄头。这,便好比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当不同的教育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失望的家长都抱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来源于孩子自身,是他与生俱来的,那孩子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正如一个人眼睛的大小,不能由自己决定一样。而如果问题只能通过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改变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孩子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区分出了家长手中握着的是刻刀还是锄头——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来各有差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我国有句老话,“嫩枝易弯也易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可塑性、求知欲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既是人生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良好习惯初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儿童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班是幼儿踏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的许多活动都在生活中进行,所以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来说,就尤为重要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家长,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阶段,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正确的。当发现他们身上出现不好的习惯时,家长不能一味的指责他们,批评他们。应当先跟他们讲解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然后要给他们正确的指导,告诉他们哪些才是正确的做法。以下几个方面,是幼儿从小班开始就需要不断努力去养成和巩固的生活习惯:

1、卫生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等等。

2、饮食习惯: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睡眠习惯: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自理能力: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二、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习惯,必须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如:孩子学洗手弄湿了衣袖,孩子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时,大人不能因噎废食而去中止他们的行动,而要放手让他们去干,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对孩子付出足够的耐心。

2、直观性原则

   孩子善于模仿,特别是对于身边的人,例如家中的父母,大人的举止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所以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要无时无刻注意自己的举止,做好表率。另外,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位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位过度纵容甚至溺爱,或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都难以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反复性原则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家长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每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坚持做。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幼儿的意志力较差,家长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就要养成孩子每次上玩厕所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刚开始时,孩子们肯定不会很自觉,但相信经过大人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会养成勤洗手地好习惯。

三、家长要充分利用好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过“唤兴味起”。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全情投入地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当孩子没能按要求去做时,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引导。游戏是对小班孩子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

2、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3、重视家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不仅要在幼儿园里,在家里也要同样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互相沟通,目标一致。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更要不断地巩固。

   培养好一个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理念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正确的教育方法如同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像一把锈钝的锄头——当我们手上拥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谨慎处之!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自古以来,中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收获孩子幸福人生!

【家长征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收获孩子幸福人生-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家长征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收获孩子幸福人生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