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
我们去露营!
课程缘起:展“露”雏形
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指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而我班关于露营的班本课程正是缘起于一个孩子的想法,从而展“露”出由浅入深的思考。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搭帐篷的小朋友小田忽然提议“我们来露营吧”,顿时关于露营的议论声像炸开了锅…..发现孩子们对露营的话题如此兴致勃勃,我顺势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露营游戏可以怎么玩呢?”、“露营要选择什么地方”、“需要带上什么工具”。孩子们各自表达想法,商讨如何去露营。因为一次户外帐篷游戏,激发孩子们对露营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关于班本课程《关于露营那些事儿》开始生发,展“露”雏形。
步步为“营” 我探讨
(一)解放头脑。
比如孩子们在思考露营要选择什么地方呢?
小雨说:我和爸爸妈妈去露营都是在草坪上铺地毯的,草坪上很软很平的那种。
甜甜说:露营不能在风很大的地方,不然帐篷会被吹走。
奕涵说:露营的地方太靠近河流会很危险的。
又比如孩子们制定《露营游戏我想玩》、《露营用品我想带》等计划中都是他们在头脑风暴中讨论出来的,因此一步步为露“营”实操做好充分准备。
(二)解放空间和时间。
陶行知认为:解放儿童的空间,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在课程生发中,没有设置固定露营地点,而是在教室,午睡室,走廊,操场只要场地允许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地点,尝试搭建不同的帐篷露营。同时校外结合家园联系,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一同搭建帐篷露营,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郊外公园等地方。空间上的开放自由,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创作发挥,各种各样的帐篷在孩子们喜欢的空间位置脱“营”而出。
(三)解放眼睛。
陶行知认为解放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使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形成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孩子们探究过程中,对帐篷的布幕的布料产生好奇。他们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帐篷。并且展开讨论。
心心说:帐篷布摸着滑滑的,像我的雨衣。
恬恬说:帐篷要雨衣一样防水,万一下雨呢?
小西说:上面有很多小凸点,不是滑滑的。
叶叶说:帐篷好厚呀,可以挡住阳光。
老师接着他们的话题继续追问: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布料适合用来做帐篷吗?孩子们继续我的问题进一步讨论。这时老师建议可以利用班级区角《材料超市》里的布料进行探索哪些布料适合做帐篷哪些布料不适合。因为捕捉到孩子们的一个小细节,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随之生发出一系列关于布料防水、遮阳、透气的一些科学小问题,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激发创造兴趣。
脱“营”而出 我建构(解放双手)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引起了广泛重视。亲身体验,是获取掌握知识的最好途径。例如从班本课程一开始,孩子们先自己设计帐篷,用笔画出《我心中的帐篷》。然后亲身体验利用教室里的材料比如棉布、竹竿、麻绳等工具合作搭帐篷。再延伸到户外操场上用大型器械材料搭真实帐篷。最后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搭建给小动物的mini帐篷。在创造帐篷过程中,手指的小肌肉群不断得到锻炼,并且让创造性思维通过动手操作呈现。
组建“营”队 我行动(解放嘴巴)
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一问。”由此我们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表达想法是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表现。比如在班本活动中,老师提议选择露营地点的方案。孩子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想去xxx露营的想法和理由。为了秉着公平公正的思想,老师施行了民主投票的方法。筛选出受欢迎的4个露营地点。然后请孩子们上来投票选择,并且说一说原因。在选择露营伙伴的环节,同样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他们自己讨论组队选择露营的伙伴,让孩子们沉静式体验社会性交流交往,把自主选择的权利完全赋予孩子。
课程反思: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思想理论中曾说:“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发展,其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思想,释放儿童的天性”。教育大师是与人类同行的,经典理论是与时代同步的。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不仅给儿童以开启智慧心灵的钥匙,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划时代意义。在当前课程改课大以游戏课程化背景下,针对如何生发落实好班本课程,我们真的需要好好重温、研读、实践陶行知教育理论,引领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创造。
END
撰稿人:林畅畅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温州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