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排队那些事儿…
又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我们准备出发啦!”孩子们一听到我的呼唤,你推我挤,互不谦让,有的甚至被推倒在地;好不容易整好队出发到操场的一路也不安分,“老师,休休插队。”“老师,南瓜刚刚碰我……”为了避免发生危险,我只能暂停再次整队。
排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节,看似一件小事却蕴含着大大的价值。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为什么要排队”“如何排好队”“怎样让排队更好玩”是孩子们内在的学习驱力,能够引发幼儿对生活的关注和探究欲望,愿意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排队问题,逐渐形成排队规则,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我尝试通过“排队这件小事”,从儿童立场出发,捕捉儿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探索排队方法和习惯的价值点,教师解放双手,观察幼儿自身对在一日生活中的排队环节进行参与式评价,将评价嵌入到课程中,实现幼儿自评互评,助推课程生发。
找找排队之问
排队本来代表了整齐有序,可是现实中排队总会出现一些小插曲,从幼儿、教师、同伴视角出发,会发现哪些排队过程中的问题呢?
我通过摄录孩子们排队的集合过程,以及捕捉队伍行进中的画面,活动结束后的分享活动中我将影像播放,幼儿回看排队中自己或同伴的表现,互相说一说画一画,他们各自对照自己的排队规则开展自评和互评,发现排队存在的问题。
那么孩子们在排队过程中都有哪些动作行为呢?为了了解幼儿的排队具体行为现状,我根据幼儿提出存在的排队问题作为观察记录的内容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做好标识,然后通过现场观察幼儿的行为,客观记录幼儿的当时活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发现存在的排队共性问题。
一日生活中排队无处不在,很多涉及到过渡环节,从优师教研出发,我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大家通过统计发现排队中存在整队费时,站队吵闹,插队脱队,间距不合适等问题,于是幼儿共同形成“排队这件小事”的初约定:1.知道排队的重要,学会依次排队等候。2.掌握排队的要领:不插队,不拥挤,保持间距,安静行进,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玩玩排队之趣
“什么是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哪些时候需要排队?”
闹闹
排队就是对整齐走路。
排队就是散步的时候一个跟着一个走。
小鱼儿
泽泽
排队的话我们很安全,可是有时候就是有几个人爱插队,挤来挤去。
排队啊,我们总是会排队,出去玩,上厕所,吃饭的时候,回家的时候……
红豆
大多数幼儿都肯定了排队的作用——能保持前行的速度,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排队能避免拥挤,更有秩序,但仍有一部分幼儿觉得排队无所谓,反正大家都会等着他归队,还有的孩子觉得排队是过渡环节难得可以自由,于是失了规则。
排队到底有何作用呢?孩子们展开了一个小实验——瓶口逃生。
-点击观看视频-
游戏结束后,有孩子提出模拟消防演习,“怎么样最快速地决定排队顺序呢?”孩子们投票决定按学号排队,在警报响起的一瞬间,孩子们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在队伍里的位置,现场紧张,但他们逃生有序,小小的游戏让他们真切体验到排队的重要性,提出新指标: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共前进。
“孩子们,排队如此重要,你觉得我们排队怎么样?”
“你是怎么知道排队中的问题的呢?”“我看到的。”“南瓜就是喜欢挤我。”“老师,我当值日生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楚楚插队。”
“那我们怎么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呢?”通过圆桌讨论,孩子们决定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排队问题进行罗列,用手机拍照,记录表即时记录,录像视频组成了微拍、微视、微记的“三微记录法”收集幼儿参与评价的信息。
提取关键信息后,幼儿又相继展开了专项行动——
(1)投票决定火车头
大家为什么对“第一个”的位置如此着迷呢?
在第一轮投票后孩子们表示1.第一个可以牵到老师的手;2.第一个能带着大家一起走,很神气;3.第一个做任何事都比别人快,多酷呀。部分幼儿对站位表示无所谓,而也有个别幼儿选择站在队伍末尾,他们觉得1.我的动作慢,大家都会挤我,我就站后面;2.我想和好朋友一起站后面;3.第一个位置太难抢了,站在最后老师才会看着我,我归队了,队伍才能出发。这些可爱的想法特别符合中班幼儿爱胜心强,自我意识凸显的特点,那么怎么决定排队中的第一个是谁呢?
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孩子们一致决定继续用投票的方式得出最优解——按学号排队吧!对呀,按学号一天轮一个火车头,这样每个人都能做一次“第一”,太棒了!那万一有人忘记了,或者今天请假没来呢?于是“今天我来排第一”记录表出现了,当天轮到的孩子会在自己学号后做上标志,如果请假就顺延下一个,回园再补,就这样,午睡起床后每个人都会看看记录表,动作快的孩子还会自觉将第一个位置留给当天轮到的孩子。
(2)等待小妙招
排队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等待”引起的,那么孩子们是怎么看待“等待”呢?当“等待”来临,他们又会如何应对呢?利用五一节假日的时机,教师鼓励家长带着孩子用画笔记录下可能遇到的“等待”场景,来一场“排队大调查”,并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如何让等待变得有趣呢?孩子们脑洞大开,将一件件好玩的事组合成了属于他们的“等待金点子秘籍”,并分享给大家。
那么如何让等待变得有趣呢?孩子们脑洞大开,将一件件好玩的事组合成了属于他们的“等待金点子秘籍”,并分享给大家。
“孩子们,我们发现了排队时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为什么会发生问题,分享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们有信心排好队伍吗?我们可以怎样知道谁排的最好呢?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排队要求呢?”
孩子们很快地提出送星星的办法,不过在进一步探讨中他们又提出不同的排队场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因为自己评价可能不客观,喜欢监督同伴的小宝还提出可以好朋友互相监督。于是聚焦到幼儿园需要排队时的情境,孩子们开始了幼儿园的地图之旅,寻找需要排队的地方,根据场地,时刻,动静状态设计更为细化的评价指标。
借助最常见的对话式、图画式评价中让孩子们重新唤醒排队意识,灵活运用三微工具加以梳理和整合,真正将幼儿纳入评价指标内容的参与者。幼儿在排队的不同情境下将初级评价指标再细化化,更具指向性,诞生属于自己的排队量化评价表。
守守排队之约
1.排队之约我监督
随着孩子们对排队意识增强,同时将规则内化于心,对他人的行为更有约束感,监督员层出不穷,告状现象也多了不少,但带队老师往往只有一个,还有谁能帮老师管理呢?孩子们有了一学期的值日生体验,讨论决定就由值日生来管理排队秩序,于是2.0版排队值日牌诞生了;排队最棒的小朋友怎么奖励呢,于是排队勋章卡诞生了。
2.排队之约我宣传
将排队故事的经过呈现出来,有故事的环境可以鼓励儿童下一次的良好行为,或者是教师有目的再去推动,还可以为儿童提供进一步的机会。为了让等待变成期待,幼儿还设计了各种等待游戏供自己选择游戏。另外,孩子们还用画笔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排队公约并放提醒大家的位置上(如教室门口,厕所门口,午睡室门口等)。
3.排队之约我守护
在调查“什么时候需要排队时”,孩子们提出来离园时是巨型排队现场,不仅孩子还有家长也在排队,那么大人们排队是否合格呢?幼儿化身小小监督员在接送时候观察各年龄的接送问题,他们发现了许多共性问题,于是将班级公约放大贴至幼儿园门口提醒排队家长,另外设计了微笑卡奖励遵守规则的家长。
从排队这件小事出发,孩子们通过在生活中积累排队经验,从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原因到初定指标,再到解决问题的每一进程中师幼共同发现新的评价关注点,共建新指标,将排队活动中的指标体系细化,明确化,可视化,在充分尊重幼儿地位的同时,不断深入课程,帮助幼儿深度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温州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