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儿童阅读是一项社会基础工程,单靠研究者、出版人来推广很难完成 , 由政府牵头来抓这项工程,这个工程的顺利进展和成功我相信都是必然的。我从事学前教育的研究,特别关注中国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和阅读发展能力教育的问题,以及基于这样的研究范畴探讨孩子为什么要阅读、孩子怎样阅读。我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这方面已有的一些认知。
什么是阅读?什么是早期阅读? 阅读,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如何阅读在中国一直有许多的争论,我国开展早期教育研究的历史并不长,但是早期读写,也就是教导儿童认字在中国早就存在几千年了。 所以如今当我们说起儿童阅读时,社会上许多观点和很多家长都会把阅读和认字写字联系起来。相信我们大家现在都认同了一个观点,学龄前儿童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图话书。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国现在已经有五六千本流传在市面上的图话书,其中有很多是外版的,但是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图话书出版。 对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图话书是最有意义的阅读。我有以下几个观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认识儿童的“阅读脑”
近年来,有关儿童脑发育的研究,引起早期儿童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从研究信息获知,学前阶段是儿童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关键窗口期决定着儿童后期乃至终身的学习与发展。那么,儿童的阅读学习与大脑发育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说到孩子为什么要阅读,首先我们可以去认识一下儿童的“阅读脑”。近些年来国外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已经开始本期话题关注孩子阅读与脑发育的关系。因为大家知道学前阶段是孩子脑发育的重要时期。 有的时候你跟家长说道理,他不一定能听得进去。但是如果你对家长说:“你想你的孩子大脑很好地发育吗?”那么家长就会开始愿意关注这个问题了。最近几年在“阅读脑”的研究上,我们也关注国外的相关信息。 阅读和读写,不是单纯的认字与写字活动,是涉及语言与读写几个不同脑区的联合认知活动。学前阶段儿童的阅读会用到大脑中某一个区域作为“阅读脑”,但这个区域不是特定的。 “阅读脑”有五个范畴是跟孩子阅读密切相关的,分别是视觉、认知、听觉、语言、语义理解相关的区域,国外研究者把这5 个区域命名为儿童“阅读脑”。 儿童“阅读脑”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的,大致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1)图像阶段; (2)词素阶段; (3)正字法阶段。 儿童的“阅读脑”发展,需要良好的亲情互动阅读环境的支持。在学龄前儿童阅读成长过程当中拥有良好亲情互动的家庭环境是儿童“阅读脑”发育的很重要的条件。现在很多专家强调亲子阅读的重要,这些观点也可以得到儿童“阅读脑”的支撑。 作为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儿童早期阅读的研究者,我非常高兴获得这样的认知。阅读脑的研究结果表明: 一定要让学龄前儿童阅读图话书,要让儿童从小阅读图话书,要让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图话书。这是帮助儿童“阅读脑”成长非常重要的条件。优秀的图话书不仅可以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输入信息,而且可以给儿童大脑发育提供非常好的滋养。 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国家现在有全民阅读推广的项目,我相信中国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可以改变儿童阅读的环境。 二、理解儿童的“阅读眼”
儿童的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它涉及五个不同范畴的脑区领域,所以我们在关注儿童阅读的时候,也要关注儿童的“阅读眼”,因为阅读是以视觉为重要途径来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
汉语是具有图像特点的语言文字构造,当儿童在人生阅读学习之旅的起步阶段,面对大量的图画与具有图像特点的方块文字结合的图话书,将大有裨益。直到目前为止汉字研究依然是国际高度关注的问题。 前段时间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文字研究基地获得了国际出版社的一个重大项目,要创建一本关于中国文字研究的杂志,在国际上作为一本中文和英文并重的杂志出版。这体现了国际上对中国文字的关注。 汉语文字不同于任何其他文字,它较强的图形特征和形象性、整体性以及以形表意的特点,吸引着诸多研究者探讨汉语文字学习与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在早期的汉字识别中,汉字更容易通过视觉特征进行认知,因为包含在一个汉字中的视觉信息量远远多于一个英语单词中所含有的视觉信息量,运用各种视觉工具学习语言对于汉字学习更具意义。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考虑孩子的阅读和学习,就必须关注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逐步的发展过程。“阅读眼”是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视觉关注水平发展;是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关键信息关注水平的发展;是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汉字视觉解析和表现能力发展。 家长们都认为孩子认字很重要,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去上认字班。当家长征询我的意见时,我会跟他说,不如让孩子在家读几本图话书,我一般会用下面这两幅图说服家长。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幅图,这是几年前我们用眼动仪观察到的儿童看图话书《好饿的毛毛虫》时的眼动轨迹。上面这幅图是儿童 3 岁时看这本书时的眼动轨迹,下面这幅图是儿童 6 岁时阅读同样一页时的眼动轨迹。通过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3 岁孩子完全没有关注到左边文字区域的内容,他们的视觉关注点都在图像上,而且他们的视觉移动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到了 6 岁的时候,孩子的视觉移动轨迹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儿童开始反复扫视旁边文字的区域。
很多家长在孩子 2~3 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看认字卡,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其实都是徒劳。因为根据儿童身体的发展规律,儿童的视觉发展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 家长可以让儿童在 5 岁后在阅读的环境中顺其自然地认字,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式。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通过细致观察读懂图话书的内容,即会看画面,能从中将人物表情、动作、背景串连起来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中的细节。 这是儿童形成早期阅读理解能力的正确方法。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学前儿童阅读的书面材料主要是图话书,其中的图画、符号以及文字等都是儿童前阅读的内容。通过前阅读,儿童可以接触学习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获得书面语言意识、行为和初步能力。 在指导儿童阅读图话书时,让儿童用视觉去捕捉书中的关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儿童观察关键画面形象、关键情景变化和关键细节表情。 如在阅读绘本故事《好长的长颈鹿》时,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帮助儿童阅读图话书。在活动中老师让儿童去找长颈鹿在哪里,孩子就在图话书中找出长颈鹿在哪里的信息加以整理并表达。 三、增强儿童的“阅读耳”
在儿童阅读图话书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视觉问题,还有听觉,也就是儿童的“阅读耳”。
儿童的“阅读耳”强调了早期儿童的语言与阅读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儿童整合地、多通道的学习规律。国际上所有研究共同验证了: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他不单单只需要认识文字和学写文字,还需着重开发脑的不同区域的同步运作,视觉区域、听觉途径、口头语言的表达都能很好地支持他将来更好地学习书面语言。
所以我们需要重视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具有熟练技巧的阅读者,需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技能,其中包括: (1)认读文字——通过语音和字形规则的联结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 (2)理解语意——用已有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策略来理解文字意义的能力; (3)流畅阅读——能够流利地认读文字,从而理解阅读内容并保持阅读的趣味性。 研究者们提出,如果将一棵大树比喻为人的阅读能力,成熟的阅读者所具有的这三方面的能力如同树冠向不同方向伸展,而这棵大树的根桩则由早期儿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学习的基础构成。 对儿童阅读学习至关重要的早期阅读基础是: 1. 儿童口语的丰富性以及对语音的敏感性。这个方面的充分条件,决定了儿童在看到书面文字的时候能否将之与所听到的口语字词对应起来,或者听到所说的话又能否将之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毫无疑问,发展语言和元语言的能力,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对应关系,这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基本能力。 2. 学习并欣赏书面语言符号的动机。儿童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识,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在学前阶段,儿童需要拥有自己的书,需要有自己随时可以翻阅的图书,本期话题需要有人给他们讲述和朗读书上的内容,还要有机会经常看到别人阅读和写字。通过这样一些互动的过程,儿童可以理解书面语言的价值意义,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建立起热爱阅读的情感动机,这也是为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所做的必要准备。 3. 儿童对文字的敏感性和有关文字的知识。在早期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符号,熟悉书面用语的形式和运用,这些相关文字的知识有助于儿童对学习阅读产生兴趣并比较快地学习书面语言。 儿童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整体的能力,并不单单是视觉上的信息接受,也包括和听觉信息接收的信息能够匹配,所以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阅读并不是给他看一看图话书就够了,还要用各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阅读。如独立阅读,通过倾听培养儿童的“阅读耳”;陪伴听读,通过讲读锻炼儿童的“阅读耳” ;提问讲读,通过讨论提升儿童的“阅读耳” 。 四、培育早期儿童的“阅读手”
可能大家都比较疑惑阅读和手有什么关系,这里所提及的“阅读手”其实是指儿童如何学习阅读、如何养成阅读的基本行为习惯。在中国,成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前往后翻,从左边向右边看。但是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学龄前儿童,很多是不会翻书的。很多人可能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但比较忽略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培育早期儿童的“阅读手”,养成早期儿童阅读的习惯,是他们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逐渐获得“阅读脑”“阅读眼”和“阅读耳”经验的基础,是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阅读者的基础之基础。
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 1:把培育儿童的“阅读手”放在阅读教育第一位。 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必须明白的一点是,儿童不是天生的阅读者,他们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才能成长为良好的阅读者。所以,培育早期儿童的“阅读手”,其实是培育“阅读脑”“阅读眼”和“阅读耳”的基础。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早期书面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提出了三个方面要求,值得我们关注:一是阅读兴趣习惯的目标要求,要求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二是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要求;三是早期书写行为的目标要求。 建议 2:打造无处不在的“阅读手”培育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专有的看书空间。注意选择适合幼儿阅读需要的学习内容,并且优先阅读和深入解读图话书。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开展阅读,让幼儿真正快乐阅读、快乐成长。 建议 3:发展具有学习品质的“阅读手”。 在研究儿童早期阅读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儿童学习品质的要求,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儿童学习品质的成长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儿童在 0 岁起步学习阅读的时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我的孙女从 2 个月的时候开始阅读黑白书,然后阅读各种儿童游戏书籍,当她 4 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够持续阅读《好大的红苹果》7 分钟。从学习品质的角度来看,她持续阅读的时间已经变得比较长了,说明她的专注力已经培养起来了。 研究者强调早期阅读过程中有儿童学习品质行为的参与,同时因为儿童学习品质行为的培养,也为儿童早期阅读成长提供发展的好机会。这些学习品质包括:反思与解释;好奇心与兴趣;创造与想象;主动性、坚持性和注意。当儿童掌握了这些阅读习惯后,我们不用担心他将来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 所以阅读教育中的阅读应该是悦读——快乐的阅读,通过图话书来让儿童学习,给儿童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进行有效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 当然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说分级阅读在学龄前阶段究竟如何分级的问题;怎样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及中国古典文化等不同维度,去研究中国市场上的五六千本图话书,给各个家庭提供一份真正有研究基础的阅读目录。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进行研究,同时也呼吁广电等相关部门,现在儿童的电视节目需要更好地规划,可不可以有一档推荐儿童阅读书目给家长的电视节目。 在美国有一档《阅读彩虹》的节目,给不同年龄的儿童推荐各种不同的图话书,指导家长带孩子一起阅读。这档节目播出长达几十年,现在它还在美国公共电视台长久不衰地播放着。 我觉得我们国家也特别需要这样的节目,在我国边远地区,可能其他信息传播途径不全面,但是一定有电视机,而且现在手机传播电视信息的途径也很便捷,所以我们希望广电等相关部门也能重视我们的儿童阅读。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请将此文分享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