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学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Y3OTA3Mw==&mid=2247484244&idx=1&sn=47b0ca5f94df2ed92a313d57714e3dbf
本期导读:
建构游戏深得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喜爱,无论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幼儿总能发现建构材料的玩法,体验到建构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今天,口袋研究院将就幼儿建构技能的发展、建构游戏的价值、建构游戏指导策略、建构游戏的组织策略四个方面,为大家深入解析建构游戏。
本篇阅读时长为10分钟
凡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建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
想要正确地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第一步是要了解幼儿的建构技能发展水平。口袋研究院就为各位老师梳理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建构技能发展水平:
1.非建构活动
最初幼儿只是摆弄建构材料,他们把建构材料取下来、拿出来堆在一起、放回盒子又倒出来……他们还没有开始把建构材料用于建构。
2.堆高、平铺和重复
2~3岁开始出现真正的建构,幼儿开始堆高,即不断堆叠建构材料或平铺,即将建构材料一块一块地平放在地板上。幼儿会重复这些动作,且往往不受结果的影响。
3.架空
架空是指用一块材料盖在相互之间有距离的两块材料只上,就像搭一座桥。对于幼儿来说这个距离并不容易掌握掌控,因此掌握架空的能需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
4.围合
图/COCO
围合是至少用四块材料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地包围在里面。围合虽然出现的较早,但对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5.模式
幼儿意识到建构材料可以用来建构,并且可以按一定的方式排放在一起时,他们就开始探索多种建构的方式方法或模式。模式是对一组事物的各个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察觉和认知。在建构游戏中出现的模式标志着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发现。
6.表征
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利用建构材料开展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有意识地给建构物命名的倾向。4~5岁的幼儿会在建构之前宣布建构物的名字,这表明了幼儿建构的目的性、计划性的提高。随着建构技能的掌握,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建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现象增多。
7.为游戏而建构
在这一时期,幼儿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冲动越来越强,建构是为了象征性游戏而服务的。
在开始讲述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建构游戏对幼儿丰富的价值吧!
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极高的、多方面的价值,包括:
1.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数学水平的发展
-
数量关系
建构材料是幼儿感受数量关系的媒介,在实际玩建构玩具之前, 可以先让幼儿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挑选出来分门别类的摆放,帮助幼儿感受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建构材料还能让幼儿感受到诸如“许多”、“一大堆”等模糊的数量概念的真实含义。
除此之外,有一些建构材料(如积木)本身就是按照数量关系来设计的,小积木多、大积木少,建构过程中幼儿不得不用几块小积木组合来代替大积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感受到了数量关系。
-
形状及其关系
建构材料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形状的差异(如方形只能移动而圆形能够滚动)与形状之间的互补关系(如两块直角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
-
长度、面积、体积与空间关系
这些数学概念往往会让幼儿感到困惑,但建构材料很容易地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幼儿有了直观的感受。
以体积为例,装建构材料的盒子就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体积的变化,每一次拿取积木或整理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许多的体积变化。
2.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科学水平的发展
-
认识物体的性质
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事物的特性,而建构材料都具有确定的特性,如大小、形状、重量、体积、触感等等,这些特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能感受到的。
-
体验力的相互作用
一个稳定的建构作品是一个由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构成的、处在平衡状态的系统。幼儿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能自然地感受到里的相互作用,感受到平衡的概念。
-
学会测量
在建构游戏中蕴藏着许多让幼儿学习比较长度、高度和深度的机会。建构材料本身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使用。
图/COCO
3.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
建构游戏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首先,建构材料是对真实的建筑材料的模拟,建构作品虽然小,但却代表了真实的建筑物;其次,建构材料搭建而成的世界为幼儿 表现和创造生活提供了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场景。
因此,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体验各种社会角色及各种角色关系,整合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体验,逐渐学会把自己的景象、愿望和真实生活的要求协调起来。也就是说,建构游戏有助于丰富幼儿对于周围社会环境和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学习。
4.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建构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就像一个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工作,建构材料在他们手中成为了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媒介和材料。
图/巴布爸爸
既然建构游戏有那么多好处,那多让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建构游戏的教学潜能,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
建构游戏中,幼儿经验建构具有直接性和直觉性。幼儿建构游戏的特点是直觉的探索而非逻辑的、理性的原酸,幼儿在建构游戏中获得的经验也是直觉的、感性的体验而非理性的感念。
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指导应该符合这一特点,下面是可供教师参考的指导策略:
1.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所需要的帮助
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教师能够确定幼儿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策略以扩展幼儿的经验。
例如教师观察到几个男孩子正在用纸盒做一个很宏伟的城堡,但是建构区里为了空间整洁,并没有放置全部的纸盒,一部分堆在阳台。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遇见到材料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的游戏无法持续开展,作品也不够完整,就要体现作出反应,把更多的纸盒挪到建构区。
2.帮助幼儿意识到操作的意义
建构游戏中,幼儿往往只是忙于操作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操作的意义。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已经做过的事情的强调来增强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意义的意识和理解。
3.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
建构游戏中,幼儿也容易忽略自己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所在。
图/应有尽有
4.设置问题情景
有时,即使幼儿的操作没有问题,教师也可以为其设置问题,以增加难度,丰富幼儿的建构游戏。
比如一个幼儿给小汽车造了一个车库,但车库和地板之间有一定距离,幼儿需要把车搬到车库里。教师此时可以让幼儿造一个斜坡让车子开进车库。
5.帮助幼儿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描述和解释自己如何解决问题来帮助幼儿反思,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相关问题或现象的理解,还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的发展。
6.不要强加自己的猜测给幼儿的作品
幼儿的建构游戏往往是尝试性的而非表征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往往只是在探索建构材料,而非要搭建一个有意义的作品。教师不要去猜测幼儿的作品是什么,更不要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强加给幼儿。幼儿会服从于成人的权威,教师的臆测因此会阻碍幼儿实现其建构的意图。
图/应有尽有
最后,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合理地创建建构游戏区,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场地、最充足的机会来进行建构游戏。
1.空间的计划和安排
-
建构游戏需要较大的空间,一般要占到活动室的三分之一。因此,幼儿园可以开盘专门的建构室供轮流使用或在其他时间将班级的建构区用作其他场地。
-
建构区不要离大门、厕所等人流大的地方太近,避免影响幼儿的建构游戏。
-
建构区可以和角色游戏区相邻,促进这两个区域的幼儿合作开展象征性游戏。
-
建构区最好能铺设柔软的地毯或垫子以降低建构材料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建构材料的存放和保管
-
选用的柜子要坚固并适合幼儿的身高,并且做成开放式方便幼儿拿取材料。
-
建构材料要分类存放,且数量充足。
-
较大的建构材料要放在柜子的底部。
-
定期对建构材料影响保养来延长使用寿命。假期中可以把建构材料收进盒子或在表面覆盖报纸、塑料布等物品。
-
建构材料的保管工作应当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来进行。
图/梦里做贼
以上,就是今天口袋研究院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建构游戏的要点,感谢你的阅读。
*声明:本文由口袋研究院原创,图片来自优师教研APP,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参考文献:《儿童游戏通论》
评价作品|口袋学堂丨情感教育|角色游戏
高宽课程丨观察法丨课题研究丨前书写丨瑞吉欧
拼音丨材料投放丨安全课程|探索能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