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妈妈爸爸最烦心的,恐怕就是如何帮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如何择校等问题了。
我有个妈妈朋友感慨,自从结婚有了孩子后,自己和老公几年来没怎么买过新衣服,攒钱贷款花了一百多万买了个学区房,费劲好几年买社保入户……
最终,其实只是为了让孩子上一个朋友眼里不是太差的小学。
其实,小学与小学之间确实有差距,但更大的差距,在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差距!
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体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
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
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
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大多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比较陌生。
因此,家长一定要有心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3个“准备”: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学习跟不上该怎么办?
许多家长心目中,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要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了,不能得过且过。一旦能读一个好的小学,就有更大把握升入一个更好的中学,然后考一个重点高中,最后考一个名校高校。
但是,学前教育阶段因为幼儿园对知识教育的不均衡,孩子的起跑线也不均衡。我在一个幼升小论坛上看见有位妈妈说,孩子有很长时间寄养在奶奶那里,连数数和拼音都搞不清楚,如今要读小学真不知道怎么办。
而跟帖的不少妈妈表示孩子都能背好几首古诗了、可以做50以内的加减法、还能认识多少多少字,引得那位孩子不会数数的妈妈很焦虑。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被这种学习上的“不均衡”困扰:
1. 很多小学的课程,从第一学期的第一课起,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技能点,也立足于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个自然的过渡。因此,很多幼儿园没有学到的技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
2. 另外,在幼儿阶段,还没的成长差异每年都很大,因此只要环境出现了变化,孩子成长、适应新环境的速度是很快的。很多即使幼儿园阶段的看似“落后”,可以很快在小学阶段“迎头赶上”。
3. 如果家长还不放心,那么完全可以从4月份的现在开始,到9月份开学中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亲自多抽出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对幼儿园阶段习得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温习,短期内让他“再上一次幼儿园”。
比如,教会孩子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包括握笔姿势,书写习惯),用完及时归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准备的学习用品的安全、卫生)。
孩子万一对小学的“新规矩”感到受挫怎么办?
与关心学习跟不上的一派家长相比,不少家长更担忧孩子入学后,会不会因为规矩变多而变得不适应和闷闷不乐。
比如在幼儿园没问题,可一旦进了公立小学,“几十个人的班级,肯定都被管得没天性啦,小孩子嘛,好动本来就不是什么缺点,进了小学就被磨得不成样子了。”
在上小学前,小孩子的心理都会有一种期待,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觉得自己上小学是长大了。但是现实的环境却让这些小孩子产生一种失望的心理。
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孩子会对小学生活不适应,会紧张或者不喜欢,小孩子如果在学校里的表现不是很好时,就会产生一种压力。
另外,小学的学习生活跟幼儿园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小学的规矩较之幼儿园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上幼儿园时,小孩子可以随意地走动、说话什么的,但是在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却只能安静地坐好听讲,孩子会容易产生一种挫折感。
因此,在小孩上小学之后,孩子要会做的事情就会多了很多:
比如小孩读幼儿园,迟到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很严重的事,迟到了也就迟到了,没有什么。但是,上小学就不一样了,要按时上学。
这样一来,家长每天都要早起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上学需要用到的物品,早餐,尽量送孩子上学。
孩子自己也要学会,能自行处理上厕所、盥洗;能独立用餐,会正确使用筷子、调羹;会从饮水机接水喝;会系鞋带;知道饭前便后,体育活动后要洗手;知道身体不舒服要和老师说;能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在社交方面,孩子还要学会能结交新朋友,愿意跟陌生人交流,打招呼;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
换个角度说,家长也要准备好开始参加家长会,以及老师打到家里来的电话、家长之间的交流等等新的情况,所以,家长的角色也变成了“孩子同学的爸妈”,需要对各种新问题做足准备。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请将此文分享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